第233章 中国蔬菜店(2 / 2)
这个决定立刻得到了俄罗斯人的集体拥护和一致好评,种菜的中国师傅们也成为了农场里最受欢迎的人,连国立大学的师生们都尊称他们为老师,这让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中国菜农们,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俄罗斯政府各部门官员来农场检查时,方宇也是让他们到大棚里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回家,花费不多效果却很好,这些小手段让农场与政府各部门关系更融洽了,农场到政府各部门办事时都顺利了许多。
同样的,方宇让韦乐和莫言在布市的大小农贸集市中买了4间商铺,然后都改成中国蔬菜店,打算等大棚蔬菜产量提高了,长期给布市的俄罗斯人出售中国蔬菜。
方宇还趁热打铁,在征求了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农学院的阿历克赛院长和安德烈副院长同意后,与来农场实习的农学院师生们商定,只要与农场签定一份工作合同,承认在农场兼职工作的,每位老师每月发放1000元补贴,每位学生发放300元补贴。当然,那份工作合同只是为了完成农场与当地政府的协议,并不需要师生们真正为农场工作。
方宇原来就给农学院的师生们包吃包住包接送,还给他们每周免费带一公斤中国蔬菜回家,现在只是借用个名字,又不用真正干活,每月还给生活补贴,所有师生们都是很乐意的。很快的,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农学院的800多名师生,都与LMC农业公司签定了工作合同,农场每月也多了近30万元的工资支出。
农场员工清单中多了800多名俄罗斯人,农场不但完成了今年俄罗斯员工15%的比例,连明后年的大麻烦也解决了。
而且每月30万元的工资支出也远远低于真正聘请俄罗斯员工的开支,方宇还能与农学院领导和师生们都搞好关系。
其实真正的俄罗斯员工工作态度要比中国员工和朝鲜员工差很多,不愿加班又很难管理,王琪和大头早就诉苦多次了,但农场的俄罗斯员工比例一直不够,所以方宇他们只能忍着。现在有了这800多名师生,王琪和大头也终天能放开手脚去管理了。
不管怎么么说,这么多农学院的师生们来现场教学,农场也是受益良多的。师生们对农场的运作,大豆的运输,种植,护理等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建议,还和农场的技术员,来实习的中国师生们都有充分的交流,大家都能有不小的收获,农场员工也学到了更多的技术。
不过王燕妮也告戒了方宇,给员工改善生活条件用了500万,补充车辆花了100多万,买15间商铺花了600多万,现在每月又增加了30万元的工资支出,那多出来的1400万机动款全花光了,剩下的钱要维持农场的正常经营和建设,方宇不能再大手大脚的花了。
方宇笑笑答应了,还让王燕妮不要担心,农场的蔬菜马上就要大量上市了,能为农场赚到不少钱的,而且自己还会在外面赚钱继续补贴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