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度整合(1 / 2)
公司在一次次缝缝补补地整合后,终于还是准备将江北的事业部C下设的市区及县域两部分整合到一起,凭借着及县各办事处优秀快速的发展,曲总接管了市区部分。对我们唯一的影响只有以后办事处主任不再叫主任了,统一按照外企的模式叫做地区经理。而对市区的办事处主任却迎来了巨变——随着原负责市区业务的负责人调离,原来的五个地区经理都是胆战心惊,三位在次月便直接选择了跟随离去,留下两位,易学希和郑宏处于观望状态。架构也没有重新整合,而是继续延续原来架构,三位离去的地区经理职责由汪恩培兼管省北部市区,南部则由另一位县域经理程真兼管,留任的其中一位叫易学希的兼顾省会周边,恰好形成了除省会城市外的三足鼎立之势。
区域召开例会时,曲总专门就为何这样兼管给我们所有地区经理做了解释,因为这三个地区经理的办事处除了在业绩增长这一块要更快速一点外,重点在经济运营这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各自账目上都有比较大的结余,有利于支持兼管地区的投入,实现快速发展。
会后,汪恩培私下对我们抱怨,说:“我们好不容易,勤俭节约省下来的钱,还要给市区的发展去添窟窿,真不知道回去怎么跟办事处的人解释。”
我和其他两个县域经理对视了一眼后,都没有理睬这句得了便宜卖乖的话,因为谁也都知道,这些钱曲总那肯定不会让他们白白付出的,尤其是小汪,他只要在曲总面前随便哭个穷,花出去1块钱,都能拿回两块钱。因为我们五个同时做的办事处主任,这一年多来,曲总那种对待小汪的偏袒和挚爱是毫无保留的,我们的作用往往都是用来衬托和对比的。尤其是每次被训斥时的那句“人家汪恩培那咋就能做到呢?”令我们更加抓狂。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会做不如会说,更何况遇到又会说又会做的呢?
“先将自己面对的困难讲到前面,适当的夸大一下,如果能争取到领导亲临现场感受一下最好,这样能有力地降低领导的期望值,然后拿出克服困难的决心,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能得到一切更高层级的支持,随时将一丝丝进展向上汇报,呈现出一幅此事为头等大事的样子。最后事情如果解决了,便能凸显自己的能力,算是超出了领导的预期,领导必然交口称赞。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只会说明此事确实有难度,并且难度还不小,幸而自己还没放弃,另寻时机,毕竟领导对此事也没有抱那么大的期望,能让领导看到你有克服困难的态度也是一种成功。”这些东西我们几人经常在一起唠叨,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仍然做不到。对于我们这样的莽夫而言,领导交代干什么,恨不得把胸脯拍烂也要保证能完成,有困难自己回去克服,真解决不了再寻找领导帮助和支持。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在事情之初便给领导建立了较高的期望,让领导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是手到擒来的,是肯定能完成的。顺利解决还好,在领导的期望之内,一旦完不成便会换来“无能”的训斥。
这样的行为就好似一种性格,有人已经习惯于这样做,并且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做的,导致上级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这种汇报工作的方式。同样有些人在处事时没有这个基因,如果还想去效仿的话,无异会陷入“东施效颦”的结局,搞个弄巧成拙,让上级更加鄙夷。
就像这次临近年终前的会议讨论次年指标的问题一样,我有样学样地陈述了自己市场的实际特点:人口少,区域小,经济薄弱,产品覆盖已经比较广,形成不了新的增长极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来年的指标能否别定那么高,要在原来基础上再翻一番。我陈述着今年大家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种种不易,怀县,文阳,新南三个县开发上的艰难。似乎我说的越多,曲总听的越不高兴。
“你就说明年这个任务你能不能干吧,说那么多废话干嘛?”曲总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真完不成,刚才情况也跟您汇报了。”我没有看其他地区经理,直勾勾地盯着曲总。
“你完不成,我就找个能完成的人来干!”曲总态度异常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