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点(11)(1 / 2)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细菌分类地位
1.1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
1.2 分类单元:
①细菌分类的层次与其他生物相同,也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在细菌种,常用属和种。
1.2.1
属:
①生物学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
②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
③不同属之间的 16S rRNA 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尚无量化标准。
1.2.2
种:
①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②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③亚种:同一菌种各个细菌,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
型:
①“型”常用于亚种以下的细分。
②是同种之间在某些特殊性质上有区别的细菌。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像亚种那样显着。
③按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将细菌分成多种不同的血清型。
1.2.3 菌株:
①人们把不同地区或不同实验室分离到的具体菌种称为菌株。
②一旦菌株发生变异,均应标上新的菌株名称。
③当进行菌种保藏,筛选或科学研究时,在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表论文时,在利用菌种进行生产时,都必须同时表明该菌种及菌株名称。如:DH5a 菌株、BL21(DE3)菌株等。
2.细菌的命名
①命名原则:据国际细菌的命名法规,采用拉丁文双名法。
②每个菌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③一般属名表示细菌的形态或发现或有贡献者,种名表明细菌的性状特征、寄居部位或所致疾病等。
④整个属名和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⑤中文的命名次序与拉丁文相反,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eg: Staphylococcus aureus(属名 种名)
金黄色葡萄 球菌(种名 属名)
Escherichia coli(属名 种名)
大肠埃希菌(种名 属名)
3.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①按表型特征分类法(陈旧培养基会使性状发生改变)。
②种系发生关系鉴定
(1)测定 DNA 中(G+C)mol%
(2)核酸杂交法
(3)16s RNA 寡聚核苷酸序列
4.细菌的分类方法:
①条目分类法
②数值分类法
5.细菌的分类体系
①《伯吉氏系统学手册》
②《原核生物》
③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JSEM)。
④国际着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6.细菌的鉴定
①先获得细菌纯培养物,明确其是否具有致病性,若是致病菌及时做药物敏感试验。
②鉴定一般采用形态学观察作初步鉴定,含革兰染色,荚膜,鞭毛,运动性观察等。
③然后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作进一步鉴定。
④也可进行 16S rRNA 序列扩增测序,将测到的序列与 GenBank 中已知的细菌序列相比较,根据亲缘关系远近最终确定种属。一般来说,90%以上的同源性就可确定到属,确定到种的可能性很小。
病料采集 (涂片、染色、镜检)
↓
分离培养(观察培养特征、涂片、染色、镜检)
↓
纯培养
↓
动物试验(药感试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六章 革兰阳性球菌
球菌种类
按革兰染色特性分为:①革兰阳性球菌 ②革兰阴性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