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2)(2 / 2)
7.红尿:包括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和某些药物染料的红尿。
8.尿管型:
其为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变性凝固或蛋白质与某些成分相结合而形成。为肾炎的特征。
9.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10.氧分压(PO2):指溶解在血浆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11.实际碳酸氢根(AB):是指血浆中实际HCO3—的含量。
12.标准碳酸氢根(SB):是指体温37℃,PO2在5.32Kpa,Hb在100%氧饱和条件下所测出的HCO3—含量。
13.缓冲碱(BB):是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
14.剩余碱(BE):
指血液pH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1L血液的PH调到7.40所需加入酸或碱的量。
15.阴离子隙(AG):指血清中所测定的阳离子电荷总数与阴离子电荷总数之差。
第十章 X线检查
1.X线检查:
利用X线的特殊性能,研究动物组织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判断病变性质的一门技术。
2.透视检查:
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观察透过动物体的X线在荧光屏上的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又称荧光透视。
3.摄影检查:
利用X线的光化学作用,使X线透过动物体后照射到胶片上感光成像,经过显影、定影后观察X线胶片上的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
4.造影检查:
将X线造影剂引入被检器官的内腔或周围,形成密度差异,以显示被检器官内腔或外形影像而进行诊断的方法。
5.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第十一章 超声检查和其他检查
1.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腔静脉的压力
2.心电图:
心肌细胞在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生物电流,可通过动物组织传到体表,用心电描记仪将其放大,描记下来,形成一个心肌电流的时间连续曲线,称为心电图。
3.导联:电极在动物体表的放置部位及其与心电图描记仪正、负极的连接方法,就称为导联。
4.心电轴:又称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是一个既有方向,又有量值的指标。
5.多普勒效应:
声源与反射物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反射物体所接收到的频率 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不一致。当声源向着反射物体运动时,声音频率升高,反之减低,此种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6.显现力:指超声能检测出物体大小的能力。
7.分辨力:指在超声能够区分两个物体间的最小距离。
8.声像图:B型超声诊断仪所显示的切面图像。
9.液性暗区:超声不在液体中反射,加大灵敏度后仍不出现光点的暗区。
10.衰减暗区:由于声能在组织器官内被吸收而出现的暗区称为衰减暗区。
11.实质性暗区:均一组织器官内因没有足够大的声学界面而无回声,出现实质性暗区。
12.核磁共振现象: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正在旋进某些原子核会发出一定频率的电波;用适当射频电波,从以主磁场垂直的方向上,对原子核进行激励,其可以使旋进角度加大在电波停止后,核又恢复到原来位置,并发射与激励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现象。
13.CT:是将X线对动物横断层扫描所透过的射线衰减系数或光量信息,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图像的一种X线诊断技术。
第十二章 建立诊断的方法及原则
1.论证诊断法:
是对患病畜禽临床检查得到的症状资料分清主次后依主要症状提出一个具体的疾病,然后将这些症状与所提出的疾病理论上应具有的症状进行对照印证。
2.鉴别诊断法:
在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或早期症状的情况下,需先根据一个主 要症状(病变),或几个重要症状(病变),提出在临床上比较近似的几个可能的疾病,通过相互鉴别,逐步缩小考虑的疾病范 围,直至剩下一个或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故也称排除诊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