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猪的传染病 猪梭菌性肠炎(2 / 2)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注意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黄、白痢等相鉴别。
确诊可取病猪肠内容物,适当处理后给小鼠静脉接种,同时设抗血清中和对照。
本病发生后疗效不佳,主要靠平时的预防。
严格产房及猪体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保健。
免疫接种:灭活疫苗,第一、二胎妊娠母猪于分娩前四周及二周各接种一次疫苗,以使仔猪出生后吸吮母乳获取较多的母源抗体。
必要时可用抗菌药物对刚出生仔猪口服,每日2~3次,恩诺沙星、土霉素、微生态制剂等,作为紧急的药物预防。
?鉴别诊断
①与仔猪黄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仔猪黄痢的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表现为腹泻的粪便呈黄色,而仔猪红痢腹泻便一般为红褐色;
仔猪黄痢表现为生后12小时突然有1~2头发病,以后相继发生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
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
仔猪红痢一般在胃和十二指肠不见病变,空肠可见出血、呈暗红色;
仔猪黄痢肠内容物多为黄色,而仔猪红痢多为红褐色。
细菌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②与仔猪白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仔猪白痢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以10~30日龄多发,以20日龄左右最常见。
病猪粪便的颜色为乳白色,有特异腥臭味。
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菲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
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
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从出生的仔猪到成年猪均可发病。
仔猪红痢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以1~3日龄的发病更为严重。
传染性胃肠炎有部分猪只出现呕吐,而仔猪红痢不见呕吐。
传染性胃肠炎腹泻粪便呈水样,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不见血样便,偶见胃黏膜出血点,或胃底潮红,胃黏膜溃疡,十二指肠、空肠小肠段肠壁变薄透明。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确诊。
④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从出生的仔猪到成年猪均可发病。
仔猪红痢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以1~3日龄的发病更为严重。
流行性腹泻有部分猪只出现呕吐,而仔猪红痢不见呕吐。
流行性腹泻粪便呈水样,粪便灰黄色、灰白色,不见血样便,偶见胃黏膜出血点,胃黏膜溃疡,十二指肠、空肠小肠段肠壁变薄透明。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确诊。
⑤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病猪体温升高达41~41.5℃,发病后有呕吐,同时表现出神经症状,遇到声音的刺激兴奋尖叫,步态不稳,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等。
同群或同场的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
剖检可见鼻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肺水肿,胃底部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