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被掉包的农家子(完)(2 / 2)
于是几个孩子齐齐走了出来,却是不准备离开,而是围观着从未见过的马车。
另一边,杨清河背着用旧衣服缝制的包,离开时下意识的看了眼马车,还想着,比上次接哥哥离开时的马车好看多了。
就看到沈楠之站在私塾先生身边,朝着他笑着招了招手。
杨清河看着沈楠之,瞪大了眼睛,又有些不确定的揉揉眼,没错,是哥哥。
他连忙跑向沈楠之,又在靠近时缓下步子,一把抱住沈楠之的腿,傻呵呵的仰头笑着。
“哥,你怎么回来了?”
沈楠之垂头看着他,抬手揉了揉杨清河的小脑袋,“回来看看你有没有听话。”
这话一出,杨清河立马比划着,“哥,我可听话了,不信你问夫子!”
那私塾先生也配合着点头,“清河的确很听话,很让人省心。”
这下,杨清河跟个小狗似的,仰起头一副快夸我的模样,叫沈楠之哭笑不得,只得点头。
“好好好,知道了,清河最听话了。”
又说了一会话儿,沈楠之才带着杨清河离开私塾,那群孩子,也在马车离开后,才回了家,还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了家里的大人。
坐在马车里,杨清河满眼都是好奇,想问什么,又害怕累着沈楠之,只能憋着。
看得沈楠之有些无奈,只得引导他问出来,这一路上一问一答,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是夜,杨清河是陪着沈楠之睡在一起的,非要赖着沈楠之,听那繁华的上京城的故事。
沈楠之无奈,只能娓娓道来,直到人睡着。
第二日,地批下来了,修建房屋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说是地批下来了,现在这个时候,除了农田外,还有许多空地,只需要告诉村长一声,就可以开始修房了。
沈楠之的要求并不算太严格,不过要求房屋一定要足够牢固,能保证质量。
他这修缮房屋,自然要请村里的老手,给的酬劳也不低,所以大家都愿意来,也绝对给盖好。
那些来添砖递瓦的人,沈楠之也给工钱,虽然不多,但他包圆了午饭,有肉有饭,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反倒是干劲儿十足,现在这些人,大约都是实心眼,你付出五分的好,他们便会回报五分,甚至更多。
如此一来,连一个月都没用到,新的房屋修缮好了,再晾个十天左右,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搬新家那天,沈楠之邀请了村里上下,自己那些帮忙的人,吃了三顿饭,以示乔迁之喜。
大家面上也开心,吃不完的,还可以打包带回去,这一下,沈楠之从人人口中的病秧子,一跃成为大家口中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紧接着,沈楠之也没有完全闲下来,反正他身体已经没那么差了,虽然依旧不能操劳,但他可以指挥其他人去做。
例如增加农田产量的肥料,因为那些粗糙的器具,自然做不到真的弄出高效肥料,但他可以弄出打了折扣的肥料。
虽然效用比不上他那个年代,但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很厉害的了。
而试验田,就是杨家的田地。
这夫妻俩很相信沈楠之,也乐意沈楠之去做有意义的事,偶尔有些地方,还是他们提出来的,让沈楠之的肥料更快的现世。
要想知道结果,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在此期间,沈楠之又弄出了香胰子。
这个时候自然也有香胰子,只是各方面都太粗糙,沈楠之只是将其精简了许多,然后交给萧毓。
毕竟,如今他这么自在,也有萧毓的功劳,偶尔给对方一些好东西,一来是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二来,也是告诉对方,自己这个弟弟还是想着大哥的。
总之,沈楠之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怎么闲着,他将那些能用到的东西,都精简的弄了一遍,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
可以说是对半分吧,不过也已经很惊人了。至少,上京城的萧毓,每每从沈楠之这里拿到什么,都要感慨一句。
他识人的眼光不错。
还要叹上一句,这世上人千千万万,看上去普通的人,说不定在某个方面就能让人大吃一惊。
如此兜兜转转就是五年,沈楠之因为身体的原因,也不会娶妻生子,杨家夫妻还说,日后将杨清河的孩子过继一个给他,让他养老有保障。
对此,沈楠之表示沉默,养老不养老的,还早着呢,何必说那么早。
而他们一家人,也要准备去上京城了。杨清河学习的确是个好人才,如今也有十五岁了,已经是个秀才老爷了。
此次一家人上上京城,也是因为杨清河要上京赶考,于是一家人准备一起去。
杨清河若是考上了,肯定有个一官半职,到时候自然会留在上京城。
既然要留下,那大家就一起留下,即便没考上,不也可以在上京城住下,等下次再战。
总之,一家人是准备就在上京城住下了。
沈楠之也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萧毓,萧毓还特意给了沈楠之地契,那是一个很大的府邸,留在皇宫外,离皇宫很近。
这般好意,沈楠之自然收下了。
去到上京城,都不需要沈楠之打点,就有人把一切打点好了,他们只需要安心逛上京城就好。
也是这一遭,沈楠之遇到了那几个熟识的少年郎,他们看上去倒是依旧,只眉眼间带着几分疲惫。
关于镇国侯府的事情,已经渐渐遗忘,大家也不再那么肆意妄为,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了。
说话也需三思而后行,变了许多,唯有那喜欢玩闹的性子没怎么变。
只要没有利益纠葛,沈楠之就愿意和他们一直玩下去。
当天,沈楠之被召入宫,和萧毓秉烛夜谈,述说了一夜,才分开。
后来,沈楠之每日就是与人相约去何处爬山,去何处吃饭,或是去何处观湖。
总之,就是自由自在,便是在这上京城,他也是最自在的人。
杨清河也成了榜眼,被人榜下捉婿,相了个好人家,对方女儿家是大家闺秀,又贤柔淑静,和家里人相处和美。
萧毓早些年就纳有妻妾,后来登上皇位,倒是没有抛弃那些妻妾,也没有再另纳妻妾。
就是儿子,也都是出自皇后的肚子,可以说是杜绝了皇位争夺战。
随着年纪的增大,沈楠之能感受到身体在迅速的衰退,尤其在杨家夫妻死后,他的身体越发不好了。
即便有好东西吃着养着,最后沈楠之也只是活到了四十九岁,他死时,正是秋分。
丰收的时节,而这一切,都是由他那个改良了许多次的肥料得来的,大家总算可以吃饱了。
自沈楠之死后,秋分之际,也被称作清平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