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清江运河的幺蛾子(1 / 2)
如果说1844年哈杨的一大工作重点是教育改革,那么另一大重点就是基建——不是说国内基建,国内基建的规则已经大致确立,剩下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了,这里是说出国基建。
具体说来,是诺多与查曼的第三个战略合作项目——清江运河。
之前与他们合作的另外两个战略合作项目,其中一个是农产品合作,早前签订肉产品采购协议是其中的一个成果。
在哈杨的规划中诺多南方不管是气候还是地形亦或者是水利都很适合做主粮产区,在历史上也的确如此。所以哈杨希望让南方优先保证国民主粮安全,这是根据战略而不是市场来设定,毕竟谁不知道主粮赚不到什么钱,肉禽之类的利润才高。
但是哪怕利润再高南方也必须要先保证供给全国国民的主粮没有问题,哈杨不可能让数千万人口每日三餐的主食受到国外的威胁——比如人家涨价那自己也得涨价,人家断供那自己就得饿死了。
这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最能免受威胁的方式就是将其安置在国内,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但既然大部分土地被用去种植粮食,那么就只有很少一部分土地可以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用来放牧,这样就无法生产多少肉类出来。而每天吃上一顿肉自然是人们心中所期盼的,是迈入中产或者小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以说自打人族产生文明后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期盼着这件事,是异常朴素而古老的愿望。
哪怕是放在自然界里,吃肉也是一种动物的地位象征——肉所能提供的营养比植物或藻类更丰富,更能抗饿。因此吃肉的动物比起其他动物有天然的优势,它们的消化系统能利用并且它们也能抢到肉这种更高层次的能量。
所以以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民接连迈入中产,对肉的需求量会与日俱增,那么给国民找一个合作商自然异常重要。哈杨综合地缘因素选择了查曼,而查曼也没有拒绝的理由,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个战略合作项目就是军工。哈杨需要一个大型市场来培养国内的军工行业,让其成为日后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也需要借助军工来扩大诺多对其他国家国策的影响力,最后就目前而言,哈杨还需要一个抓手来削弱希尔的影响力。
查曼又成为了哈杨的目标。当然这个难度比起第一个战略合作要大很多——国际社会可能不会理睬你在哪里买肉,但肯定会关注你在哪里买刀买枪。
幸运的是国内技术足够给力,那一众军工企业也足够给力,同时在数次冲突中诺多的武器频频亮相,战绩颇丰,打了不少广告。
不过最大的助力还是在于查曼的地缘态势。首先查曼与诺多隔着一个巴顿,诺多难以威胁到查曼,其次那段时间以来希尔一定要强行拉查曼入伙,查曼要是手里没点家伙只能捏着鼻子跟他们结拜。
正好这时诺多军工发展态势很好,双方才能一拍即合,让诺多在军工行业领先别人一步。
但饶是如此,哈杨为了让查曼下单还是费了很多心力,帮着他们出谋划策,帮着他们选货,许诺建厂并转让部分技术,把不少掏心窝子的话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