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赶回茅山(1 / 2)
沈错折回阿灵所在位置,背好竹箱,往收留过自己的农户飞掠而去。那农户是阿明的亲戚,想来最为安全。
附近是敌占区,那村子更是隔三岔五有日本士兵游荡,沈错在一旁观察了好一阵子,等到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都已熄灯,这才前去敲响了门。
年老之人睡得较浅,听闻深夜自家的门被叩响,起身也比较快。两位老人互相壮着胆子,提着烛火,打量沈错和他手上的女子。经沈错提醒,这才恍然记起,赶忙把两人迎进了门。
“快,快。老太婆,你领着小沈把这姑娘放到床上去。”老大爷吩咐着自己的老伴,同时机警地把门窗全部关上,生怕引起左邻右舍的怀疑。
三人来到卧室,老大爷问道:“小沈啊,这是怎么回事啊?这姑娘是位道姑吗?”
沈错点头,歉然道:“恩,她受了伤,我也不知道别的去处,只好又来麻烦你们了。”
“这是哪里的话。阿明说了,说小沈你是六爷的贵客,要我们竭尽所能帮你。”言语间,老婆婆端来了一碗水,示意沈错喝下。
“前几天阿明才来过,说是茅山那边出了事,好像是惹上了日本人。这道姑是你从那边救来的吧?”老大爷问道。
“咳咳..”沈错闻言大惊失色,“什么?阿明大哥说茅山出了什么事情?!”
“小沈你慢些。”老婆婆不无责怪地瞥了眼老大爷。
见沈错神情郑重,老大爷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便将阿明的话转述了一遍。
原来,茅山道士中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帮着中国军队打鬼子。这些道士不仅武功高强,传授武术给士兵,让他们的肉搏能力大大提升,更是救治了不少伤兵,挽回了不少战士的生命。日本人感觉到了这些道士的威胁,便开始组织军队围剿道观。
听着大爷的述说,沈错心急如焚,生怕陆受真遭了毒手,只觉一刻也待不住,立马想赶往茅山。思量片刻,沈错从行囊里拿出了两颗甘露丸交到了二人手上,恳求道:“之前在村外我已经为她疗过伤了。等她醒来,把这两枚药丸让她服下。茅山有难,我拼死也要回去,这位姑娘就拜托你们了。”
“小沈你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她。你自己小心!”两位老人知道沈错是做大事之人,也没多劝,连连点头答应。
沈错稽首道谢,背上阿灵,撤去灵气屏障,全力往渡口飞掠而去。
长江渡口,江风凛冽,却已不似北地那般刺骨了,飞掠的沈错并未被冻得麻木。但此刻的沈错倒是更希望气候天寒地冻些,可以让江面冰封百里,好让自己踏冰过江。
当时,沈错在少林寺曾听寺中的僧人说过,达摩祖师能一苇渡江。转而又联想凌云子临别时让自己对灵气细用的话语,便顺手折了一根粗壮的枯枝,以自身灵气裹挟,投掷而出。
朦胧月色下,枯枝刺破寒风,拨开广阔江面,气势如虹,冲向对岸。但去势过了三丈,附着其上的灵气逐渐消散,力道颓败,被江水一冲,旋即不由自主,不知去向。
是否能将灵气铺展至脚下,踏水而行呢?沈错再次尝试。气随意走,像是展开灵气屏障一样,将灵气延伸开来裹在脚下。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沈错竟能如小舟一般漂浮在水上。但是,在他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欣喜。因为江水奔涌,他要维持这个状态耗费灵气巨大。而聚散指诀的灵气又只能在上半身运转,脚底的只得靠自身丹田中的灵气。以他目前的修为,完全经不起消耗。反复尝试,只能放弃。
上岸后,面对滚滚江水,沈错苦笑摇头。没有渡轮,更没有借苇渡江的潇洒,过江的办法可能只有游过去了。自己倒也会水,却也不过在村里的小溪中扑腾过。但潺潺的溪流与汹涌的江水又怎能相提并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