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仪式前(2 / 2)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尽诉着衷肠,那般的甜蜜,可是,在皇宫大殿里,一份份弹劾朱若兰和唐羽的奏折,却在不间断地出现在朱枃的面前。
弹劾朱若兰的,一般是说她在蜀州,大力推进新政,导致“民”生怨道,还裁撤军队人员,让他们回乡务农,置边防重任于不顾,另外,还把越国的赔款用于给乡民购买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严重的分不清主次,她这样分配不公,要对她进行查账等等。
而弹劾唐羽的则更加匪夷所思,说她私自与边防大将频频接触,密谋造反的证据确凿,还有收受贿赂,利用检查军务之名,排除异己,而且极其骄横跋扈……
看着这些纷至沓来的奏折,朱枃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有人就是想让她俩在大喜日子来临的时候过得不痛快。
他拣了弹劾她俩最严重的两个折子,交给了三法司和锦衣卫两个系统分别侦查,叮嘱他们务必要查得滴水不漏,而且要有凭有据,且要在一月之内结案汇报,如双方查办的证据有误,有所疏漏,定严惩不贷。
朱若兰和唐羽行的正坐的端,当然不怕查,但有时就怕人家给做手脚啊。朱枃这老江湖当然知道,所以他也派了自己最信得过的锦衣卫加入,有了他们的制衡,纵是有现在强如太子的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也掀不起大浪了。
四月底,案件查明,都是上奏折的人捕风捉影,乱加猜度,诬告构陷。
朱枃在朝会对此事那是大发雷霆,勒令将那两个诬告朱若兰和唐羽的人直接斩立决。
这样处理的效果是那么明显,众多之前言之凿凿弹劾她俩的大臣又都上疏陈述自己之前听信了小人之言,现在经自己一番仔细查证,发觉都是无确凿证据的事情……也有的更新了自己的陈述角度,又力证朱若兰新政的诸多好处……
只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朝堂劲风就换了风向。
太子府里,朱洛莆则是气得几天没吃下饭。
自己的父皇如此袒护朱若兰和唐羽,让他真是觉得自己这太子当的憋屈,袒护朱若兰倒也罢了,连唐羽也都护着,委实让他气结,一个还没过门儿的媳妇,竟然值得他亲自过问案件。
他不舒服,严重的不舒服。
而且经过这一番折腾,原先自己阵营的一批大臣,竟然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频频去攀朱若兰的门道了。
既然朝堂之路行不通,还让自己损兵折将,只能换个战场换个策略了。
他知道,不除去她俩,照自己父皇现在这袒护的架势,这太子之位也是迟早要被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