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秦国意志录,交战(1 / 2)
《秦国意志录》系统的记录功绩的书,若是没有遗失的话,上面的人和事也算是名留青史。
没有人不喜欢,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所以,秦临不能厚此薄彼,秦临登基以来,甚至以前的功绩也要记载上去。
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涉及各个方面的功绩真是多如牛毛。
也幸好请功的时候已经将语言整理过了,秦临可以直接抄写。
但还是很多,看着这些楼月凌回忆起了小学中学的抄课文生涯。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一时半会儿写不完。
楼月凌看着他处理完政务还有额外的工作需要做,有一瞬间的同情。
不过他的辛苦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秦国上下激发出一股积极向上的探索创新热情。
农家,他们积极学习楼月凌给的农书,夜以继日的在田地中进行实践。
为了研究水稻他们跋山涉水的来到南方,他们根据书中写的研究杂交水稻。
天空之下,郁郁葱葱的水稻苗整整齐齐的在水田中蓬勃生长着。
农家弟子弯着腰在田地里研究。
清风吹过,一阵浓厚热烈的种植氛围带到远方。
跨过大山大河吹到北地。
北地,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可秋季的凉风总是来的非常早。
如今已到夏末,几乎所有的作物都不适合种植,唯有被楼月凌的药丸子改良过的早熟红薯可以种植。
还有一些蔬菜可以种植,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辣椒,南瓜,西红柿等。
蔬菜生长时间短,产量大,种子多,楼月凌特意让人带着这些种子去北地让百姓种植。
如今的北地平坦的沃野土地上到处都是人。
他们在勤勤恳恳的开荒,他们在认认真真的学习如何种植,他们在热火朝天的盖房子。
原本荒芜的土地上渐渐出现了乡村城镇的雏形。
甚至那些普通的游牧民族在停留的时候也好奇又惊喜的可以一起学习种植,可以一起做事得工钱。
他们需要游牧,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待着,购买种子也不能种植。
他们有一把子蛮力,普通的游牧百姓并没有那么多的牛羊马,他们可以抽出人出来做工。
一起做工的人熟悉了,相约来购买交换蔬菜和肉。
在不知不觉间,游牧民族竟然自发的融入秦国,学习秦国的文化。
楼月凌开的各种店,天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天天的利润十分可观。
楼月凌得到白花花的银子和北地的情况,还有北地的各种特产。
她挑了挑眉,精美的羊毛毡,各种肉干,还有漂亮的玉籽。
她摸了摸羊毛毡,温暖光滑,她回想了一下,秦国的刺绣纺织业发达,但主要还是丝织品。
没有棉纺织品,没有羊毛织品。
楼远带来的棉花和棉花种子数量并不是太多,她也不懂。
只让一些精通纺织的人来研究,棉花种子也需要育种,她未直接公布棉花。
羊毛织品可是很保暖的,除过做羊毛毡等大多数也是被浪费了。
楼月凌派人研究羊毛线,大家都积极应聘上岗。
总之大家的研究之心永不停歇。
楼月凌提出的东西报以十二万分的激情去做。
洪水已经过了,愤怒咆哮的大河已经变得平缓。
水司正在研究楼月凌丢给他们有关于水坝研究的资料及设计图。
在激烈的争论中,各个地区的水坝设计图渐渐的成型。
“哧哧哧!”
林荫交错的屋子里传来刀刨木材的声音。
屋子里到处都是木屑散落,各种木材整整齐齐的堆放。
只有光线最好的地方有些杂乱,沐浴在阳光里的林源正弯着腰用刀刨着木材,将木材打磨光滑。
“呼~”
林源吹了一口气,将最后一点木屑吹落到地上。
看着光滑的各个木头零件,林源站起身来拿起旁边的图纸对着看了看,随即露出笑容,满意的点点头。
他拿起旁边的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水,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又弯下腰快速的将木头零件拼接在一起。
“咚咚咚!”
在几声敲击下榫卯结构的农具被牢牢的固定住。
“哗哗哗!”
海边的海浪拍打着岸边,潮涨潮落交替不断。
耀眼灿烂热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海边一个个整整齐齐的盐坑中晒着蓝色的海水。
有的盐田闪着光,雪白的晶体在盐田中浮现。
佩戴者刀剑的士兵在盐田旁交替巡逻。
从岸边可以看到远处的海上遍布黑点。
近处看去,一个个木船在海上航行,木船上不时的撒出渔网,一网网从未空过,各种海鲜挣扎着想要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