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啊(1 / 2)
第148章 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啊
马记者没再说话,而是掏出手机,打了一段文字发出去。
编导手机震动,拿出来一看,皱了皱眉。
她接着道:“修言师傅,我这几年也采访过好多明星了,一开场就在斥责娱乐圈的太少见了。
虽然我提前就知道你的回答,但是直接从你嘴里说出来,真的是很有力量。”
李修言露出淡淡的微笑,你懂个屁,我这全是为了视频的点赞,好换第一视角录像功能,顺带着骂人收获亲爱值。
她接着问道:“但是据我观察,修言师傅伱好像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输出观点,现在一次就说这么多有关于价值观的话,是不是有些忍无可忍的意思?”
“那倒没有,我这话又不是说给广大观众听的,这不是说给娱乐圈里的从业者听的吗?”
车里的话题聊完,几人关上麦。
到了光点影业,李修言借用了一间小会议室。
会议室里,马记者问出了对于他们光明报而言,最重要的话题。
“修言师傅,您最近发表了第一张单曲专辑,虽然不是唱的歌曲,是一首吉他独奏,但是市场反响很大,购买量是预购的十倍还多。
而且据我所知还发售了黑胶唱片,可以想见您对这首单曲还是很重视的。
来之前我请教了几位专业的音乐人,他们对这首《雨》的评价也很高,称您是改变吉他现今格局的音乐人。
那是出于什么样的机缘,才创造出了这种弹奏的方式呢?”
李修言点头,“先是觉得音效方面,传统乐器相对落后一些,以后可能会被合成器取代。
可乐器虽是传统的,音色为什么不能创新呢,特别是吉他这种弹拨的弦乐,应该是有还未发展出来的悦耳的音色。
再有就是,我觉得为什么钢琴独奏能编曲那么丰富,吉他就不行呢?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李修言知道这是对面想要的采访重点,所以就多说了一些。
讲了大约三分钟,马记者又问出了另一个问题,“修言师傅今年才23岁吧,作出了这种开创性的成就,会有点骄傲吗?
“会有一些,但不会自大,而且我觉得这种弹奏方式,是吉他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和个人相辅相成吧。”
这话也是唱高调,但这种高调是光明新闻报喜欢听的。
果不其然,在李修言准备的文案之外,马记者也带着光明报的文案,开始大肆夸奖李修言,赞扬这个年轻人对于世界乐坛的贡献。
到现在为止,编导没有再提出一点异议。
直到马记者问出了下一个问题,“我听说您还答应给爱乐交响乐团和夏国国家交响乐团创作协奏曲,想来两大乐团也是充分相信您的能力,才会在直播的时候说出来。
但是您创作的歌曲,《爱转角》啊,《像我这样的人》啊,有人会说和协奏曲的差别太大了。
各种类型都有尝试,所谓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有不俗的成绩,有跨度这么大创作模式,我们就不禁想问,您对于创作类型没有要求吗?”
李修言说道:“也有,我觉得是保持专业,放下傲慢。艺术发展的模式都大差不差,由严肃的、先锋的创作者们开创技术,引导流行从业者。
流行从业者再简化技术,把降低欣赏门槛的技术给到下沉市场。
从业者是得给听众听点好东西,但是很多流行从业者的态度都是很傲慢的。总是在表达:你得听听我这个,提升品味。
我是很难同意这种观点的,你首先得让人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往里面加一点点高级的元素。”
说到这里,编导打断了两人的话。
“修言师傅,这么说不行,应该是人民群众喜欢什么,从业者就行该创作什么……”
李修言一脸问号地看向编导,“唉我去,我说的话你是一句也没听啊,我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不是,焦导你是没听明白啊,还是看我不顺眼?”
他说着站了起来,“你是个甲方吗,所有第一稿都得在你的指导下再改一遍?”
马记者连忙起身,“那个……都消消气,咱们休息一会吧,等会再接着录。”
李修言找了张角落的椅子,坐下刷手机去了。
而马记者则是拉着编导到另一边劝说。
她不是第一次和焦导合作了,之前也遇到过焦导对嘉宾颇有微词的情况,只是像今天这么针对嘉宾,还是第一次见。
她小声道:“焦导您干嘛呀?都和您说了文案已经审核过了,您是和李修言有过节吗?”
“嘁……”编导嗤笑一声,也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