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败走枣宜,乡亲出手相助(2 / 2)
“他家里...就俩老守大营,天天吃口腌菜,平时连猪肉都舍不得称一点。”
“别看他家那么大一个庄园,那是他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他一心只想当个干净的官,从不贪上面一个铜板,他能有多少钱啊,只是在外面混个热闹。”
“前两年他还把为躲抓壮丁,从西边论出来讨饭的一家宗亲接到个人家里,还腾出几间屋让给他们住…世上到哪儿找得到这么好的行善之人!”
“说起来他把大儿子送去读书上了大学,前不久,他家白胡子老头说孙儿投笔从戎当了青年远征军,到国外打鬼子去了。唉...女大不由娘,儿大也不由爹呀!他去从军跟他爹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坐飞机走了,不过他饱读诗书,将来在部队会有出息的。”
“说起他家白胡子老头,一向都是这样的,但凡有人家里日子过不去,只要找上门,他总是不让谁放空回去,多少会给点米面让人拿回去做来一家人吃。”
“他一家人没有么事可说的,都是好人善人...”
“平常他也没有什么事用得上我们帮忙的,这回他摊上为难的事了。虽然说大忙咱帮不上,可我们每人出手帮一膀子力气,总能把他拉扯出泥坑。”
“他要是折了,往后我们的日子就难过喽,不晓得会有多少人会上门来欺负呢。”
“上回小日人进村打秋风,把我家的猪给赶走了...”
“我家的几只鸡,也被小日人打了秋风...”
“绝对不能让他倒下去了,咱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渡难关,不相信有过不去的坎!”
“不管怎么说,他过去帮过我们每一家的大忙,做人可得讲良心,千万不能不地道哈,知恩必须图报!我家里钱倒是没有,但是米缸里还有些粮食,这样,我出二十斤稻谷,我这就去拿来。”
“我也这就回去拿。”
“算上我一个。”
......
大家坐在祠堂里商量一阵后,纷纷踊跃捐款筹粮。
结果扰在一起,总共筹得袁大头将近一百,稻谷壹千多斤。兵荒马乱的年月,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干了,谁家也没有多少余粮。
“这么多粮食,拖到街上去只换得二三十块袁大头,这么点够吗?”
“不够的话,咱也解决不了问题呀!”
“那怎么办呢?”
......
长老木坐一旁,听着这些话...望着这堆虽为数不多,却人人尽力的钱粮思索了一会儿...
突然眼睛一亮,笑着说道:”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手软。那喝了酒呢...会怎么样...”
他还视众人一眼,慢悠悠地接着讲出答案“话都说不利嗦了呀!”
然后他又说:\你们知道吗,我有个远房亲戚最近这两年成立了一家特殊的作坊,专门致力于生产最新的战地用品。前段日子,我去他家玩,他跟我说生意好得很,正愁买不到酿酒用的粮食呢。
我相信只要多们能我这些稻谷买给他,不换钱,就换酒,他肯定愿意优惠给我们好米酒,接着我们自己把酒卖掉变成银元,翻几个个也就轻轻松松了。
同时我们留些酒拿到游击大队去,犒劳一下官兵,矮子的问题估计就差不多能解决了。
我这亲戚祖上都是靠酿米酒过日子,一直传到他这一辈。这小子精得很,他家的酒作坊开在空山寺下面山疙瘩一个洞里面,任谁也找不到,安全着呢。\
勤务兵一听这样操作,顿时有些犹豫。他从小就是个胆小鬼,要把这些酒卖掉一部分,其余的还要运到部队驻地,得好几百里呢。
更别说一路上还很有可能遇上鬼子。但是眼下情况紧急,还有乡亲们帮忙照应,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