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粮食危机(2 / 2)
看来自己在蜀郡的威望,还算得人心,但是今日之事,全城的粮铺都不再售粮,危机明日才会慢慢开始。
这群人到底为什么,粮食确实能挣钱,很多的商人,都是到各处去收粮。
当然是压低价格,与当地的士绅,地主一起,压低交租时,农民的价格。
丰产农民不挣钱,遇到收成不好,租子不能少交。
地主收租也不能,全部都收粮食,一般会要求,收现钱的比较多,这样才能,将价格压到最低。
比如,你租我十亩地,一亩收粮三石,十亩共收三石粮食。
地主会折算成钱,一半钱一半粮食。
农民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卖粮得来,外面粮铺四十铜钱一石,他们就只能得到三十铜钱,而交到地主手里,却还是按四十枚铜钱一石。
来收粮之人,和地主狼狈为奸,一起压榨,种更多的地,加上渔猎,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
有些偏远地区,连上山渔猎,都没有机会,那里的山林,都是属于有主之人。
旧楚之地最严重,他们很多人,都养蚕织桑,粮食价格一涨,根本换不回足够的粮食。
地主在灾年,低价收购农民,手里的田地,手里的良田越来越多,自由农民越来越少,成为长租工,甚至直接卖身为奴。
而这些得利,官府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该收的人头税赋减少,田亩也减少,税收也年年减少。
商贾一直为当政者不喜,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低收高买而已,中途的利润,都归了商贾,只需缴纳一定的税收,而税收,还是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这就是为何,商贾之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压榨最底层,还是最残酷的剥削。
大秦本国,没有这样的大地主,和商贾之人。
所以他们敢战,也能打胜仗,主要是能成为功勋贵族,踏入到一个新的生活层次。
现在这些商贾之人,联合起来,将粮食价格推高,必有更深层次的利益。
巴氏有钱不假,难道就能为所欲为。
嬴无忧回到王府,马上就拿起纸笔,想要给皇帝爸爸,写一封信告知他,
蜀郡现在的境况,看能不能从咸阳,调拨一批粮食,过来安定民心。
咸阳肯定是不缺粮食,干脆给岳父李斯,蒙毅都写了一封书信,
赵高却是亲自派人,带着厚礼,主要是能够,赊欠一批粮食到蜀郡。
铜钱一直在,蜀郡流通,要是流通出去,想要再流通回来,就会变得困难很多。
因为蜀郡的商业规模,一直都在持续扩大,需要的铜钱也越来越多。
铜本身就是,稀缺的贵金属,蜀郡之初都是,将铜制的武器熔炼,大批仿制半两钱。
否则,光靠以物易物,经济根本不可能会发展起来。
他眼前需要解决的是,明日要怎么,让百姓能够安心,远来的劳力人员,能够挣到足够的粮食,让家人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