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拜师(1 / 2)
荀子让他好好想想,并不是让他好好想想要不要拜在儒家门下,而是要他好好想想自己想要什么,要他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不想拜在他门下。
这二者看似道理差不多,实则天差地别。
前者,是属于必须的,被动的拜入荀子门下,而后者,则是主动的,自由的,拜入儒家学习道理,知识,和天命。
荀子之言,是在提醒他,不要为了眼前的事情,而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
吕不韦追杀他,这本来就是一件模棱两可的事情,他虽然擒获了少女鱼肠,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要因此和吕不韦翻脸。
罗网不是吕不韦的罗网,它只是依附在吕不韦手下而已,那么,苏宇为何不能让罗网为己所用呢?
他若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自己的野望,那么罗网内部,未必不会有愿意追随他之人。
同样的,儒道亦是同理,就算他不能在桑海之外用出儒道,那又怎样呢?难道,就因为他用不出儒道,他就会死吗?
当然不会,儒道只是一种办法,没有了儒道,他还可以转修武道,而且他已经在修行了,他现在的武道最起码也到了入门的水平了,过个十年八年,未必不能成就一等高手。
而且个人的武力并不能代表什么,这个世界可是还有超过武力的东西的,比如机关兽,比如魔神兵,甚至还有神界和魔界也未可知啊。
一时间,苏宇豁然开朗,一直以来,他都被一定要改变什么所束缚住了,他不一定要改变什么的,能改变是好事,不能改变也没什么的,那本来就是他们的结局不是吗。
忽然间苏宇想了李牧,想到了嬴政,想到了老李头,想到了赵姬,嗯?等等,为什么会想到赵姬?这个不行,这个太蠢了。
总之,这一刻,苏宇想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想明白了,自己不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结局的,李牧死在战场,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而且,在【我和我师兄相爱相杀】中,李牧也是未死的,所以,他自己可能也有隐退的想法,不需要苏宇考虑。
同理,嬴政也是一样,嬴政真正的死因是丹药,并不是刺杀,难道说苏宇未来就一定能够阻止嬴政追寻长生吗?显然是不能的,他如何能阻止一个已经一统天下的君王?
所以,他或许本来就没必要阻止,他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至于其它的,就让它们继续随风而去吧~
想到这里,苏宇不禁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他本来是想要去拜师的,但现在,他突然发现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此时的他正走在半山腰出,往左边走,是去往小圣贤庄的路,往右边走,则是去往北边的悬崖处,在那里,他可以看到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刻。
若是在昨天,或者是早些时候,苏宇肯定不会因为夕阳而耽误拜师这种事情的,但此刻,他想通了,拜师而已,早些晚些又能如何呢?甚至于说就算他不拜师,又能如何呢?
这种美好的时刻,这种巧妙的时刻,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他可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能恰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走到这半山腰。
所以,他只犹豫了半秒,便做出了选择。
二十分钟后,苏宇来到了小圣贤庄北边的悬崖峭壁之上,他是第一次来这里,之前,他只是听说过这里的风景很美,但亲眼见到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美。
在他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时太阳刚刚要落下去,他还能在海岸线上看到完整的太阳。
残阳如血,海边映红,这种美丽的场景,他前世今生加在一起,也没看过几次,而今天,他恰好就看到了。
此时天空中还有海鸥在飞,远处还有渔船回归,沙滩上零零散散的有些人迹,海面上则是波光粼粼的映红,这些美景单独拎出来,都是极其美妙的一种风景,而凑合在一起,更是让此处变得更加奇妙。
面对此情此景,他本想吟诗一首的,但却发现自己的文化似乎并不足以让他做出这种事情。
夕阳与海鸥齐鸣,海浪与残阳同色,渔船似寒光烈火,风景恰人间仙境。
总之就是一个字,妙,妙啊!
因为此地的风景太过梦幻,所以苏宇在这里看了许久许久。
直到天边最后一抹夕阳归入大海,他才缓缓从这仙境中醒来。
“?,夫子,你怎么会在这里?”
回过神来的苏宇,突然发现荀夫子竟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边。
而这,也让他又惊讶,又庆幸。
惊讶的是,自己竟然看美景看的如此入迷,一时间竟然忘了身边来人。
而幸运的是,幸好身边来的人是荀夫子,若来的是对他不利之人,那可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美景本应天地共享,所以我为何不能出现在这里?”
荀子静静的望着海,颇有些超然无物的感觉,
“不不不,夫子误会了,弟子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是,您什么时候来的,我竟完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