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契机(2 / 2)
也就半个钟头,余秀华和潘春梅各挎一个小筐回来了。
筐里是各种刚摘下来的蔬菜。
娘俩进了院子,就在东厢房边的一个水池里清洗、摘菜。
自从家里有了冰箱,这些生肉就有了存放的地方。
连带着剩菜剩饭也有了去处。
以前,夏天的剩菜很容易就馊了,还招苍蝇,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以前家家户户一到夏天最烦的就是苍蝇。
这也是环境卫生的问题。
所以东北人家,家家户户都有门帘子,就是为了挡苍蝇的。
可该有还是有。
熊家如今在新房这边,把环境卫生弄好,又收了残汤剩饭,苍蝇自然就没了。
老妈和媳妇在厨房弄菜饭的时候,熊贵清和刚回来的老爸在客厅里闲坐。
又把老弟从房间里叫了出来。
熊贵清有意让老弟参与家里的事务,也算是让他分分心。
“饲料地也铲完了,建猪舍的料也备上了,冬天再拉点沙子,开春就能建房了……”
熊贵清正在盘点着现在的事情进度,老弟却突然开口了。
“料都备的差不多了,就让史老二建呗,为啥非得明年啊?”
“呃……”
“现在钱……”
熊贵清的意思是钱不凑手,缓缓建也不着急。
用人工就得给工钱,估计拖也拖不了多长时间。
熊家为啥在分场这么有号召力,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欠账!
这就是他们家用了三四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誉。
现在你出去干活,有几家是一把一利索的?
都是欠着,拖着。
这也就凸显出熊家的不一样来。
建立这样的信誉可不容易。
那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
“老弟,你说的有道理。可咱们猪舍还得再缓缓,至少现在的这窝猪出栏了才能开始动?”
“那不是要入冬了?咋动?”
现在老弟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熊贵清不想跟他抬杠。
正所谓事缓则圆,一急就要出问题。
这个话题暂时放下。
于慧勇终于在饭菜上桌之后,赶来了。
看样子,这小子是回家洗漱了一遍,也换了衣服。
前世,熊贵清干过农机,开过拖拉机。
那真是要命的活,灰尘太大,容易得肺病,而且听力也不好。
这世,他是不会再去搞拖拉机了。
“来来,慧勇,洗个手吃饭。”
熊长禄招呼道。
“叔,前一阵子我看你们的猪出栏了?”
“是啊,出栏半个月了。”
“老弟。”
“慧勇哥。”
众人来到餐厅,相互打着招呼坐下。
家常菜也不耽误喝酒。
老弟也参与进来。
三个男人捏着酒盅,边喝边聊。
余秀华和潘春梅吃着饭菜听着。
“慧勇啊,你是不是找我有事啊?”
在熊贵清的朋友中,于慧勇长得人高马大,却是最心细的,做事也踏实。
他是最先搞饲料加工的,这两年也挣到了钱。
不过,他还没有放弃机务队的身份,如今已经是车长了。
“有个事,想找你参谋一下。”
“哦?你说。”
“是这样,现在农场出了一个政策,农机卖给个人。我们这些车长有优先购买权。”
“哟,这是好事啊!车是个人的,还是干这些活呗?”
“对,以前咋干还是咋干,就是这车折旧后卖了,所有权归个人的了。”
熊贵清前世就经历过这事,当时他一是没有这个胆量,二是没有钱,所以从一个职工,变成了给车长打工的人。
“好事,这你得买!”
熊贵清当然要鼓励他了。
这也是原始积累的工具。
没有拖拉机,在农场挣不着钱。
“呵呵,我就知道你一定支持。不过,还有一个选择。”
“什么选择?”
“直接买新车!”
“买新车?”
熊贵清想起来了。
是有这个政策。
“农场有补贴?”
“对,个人出70%,农场补贴30%,车归个人。”
“这是好事啊!”
“是好事啊!很多人都说,宁可借钱买新车,谁要这些旧车啊。这些老车的毛病一大堆,我们是最清楚的,一年的维修费用就要命啊!”
“如果让买新车,那就买新的,就是前几年省下的维修费都划算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还差点钱。”
于慧勇的脸涨得通红,有些扭捏。
哦,熊贵清明白了,于慧勇借钱来了。
难怪他一进门就问熊家的猪是不是出栏了。
“还差多少?”
熊贵清现在是现金紧张,可他能不借吗?
自己的好哥们,头一次张嘴,自己不借?
这不可能。
尤其是他。
于慧勇的性格是个能攒住钱的人,按东北话说,就是有正事。
“1万5吧。”
“哦?你想买啥车啊?”
“东方红802,,70%我得出2万7,现在我自己攒了1万2,还差1万5呢,我想问问你,钱宽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