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我,袁家嫡子,专好救人 > 第169章 炒房也有技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169章 炒房也有技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转三界  武道长生:从拜师华山开始  海棠春欲醉:外室她疯狂想上位  医妃冠宠天下:黑化美人杀疯了  穿越到宗门覆灭后  禁地直播:开局扮演宇智波鼬,队友张灵玉  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  重生九二:再也不做老实人  退婚当天,父母坦白来自无上仙族  我能看到未来世界 

第169章 炒房也有技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虽然眼下许都周边可没有什么大学,但郑玄的招牌却足够响亮。

别看郑玄只是一个人,但真要论起来,放眼当今的天下,除非太学重开,或许有机会能在吸引生源这一块与他一较高下,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敢说自己对士子的吸引力能超过郑玄。

搁在后世,郑玄的地位大概就类似于国内两院院士+某奖得主+各大知名学府竞相邀请的教授三合一。他若是放话要收弟子,那可是能引起整个国家有志于学的年轻人疯狂内卷的消息。

而能千里迢迢追随这位经神从东莱一路来到许都的,那可都是家底不薄的存在。

或许在千年后,别说横跨上千里,便是一日之间飞越万里之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在两汉这会儿,能风雨无阻为了求学就奔波上千里的,保底也得是个中产。

当上万个保底中产的人进了许都周边,那消费可不就蹭蹭蹭往上疯涨了么?

而有了消费,自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消息,更让这些村民疯狂。

那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则小道消息就悄然在许都传开——曹司空有意同意郑玄的建议,择期重新设立太学!

那可是太学啊!

论起来,和太学相比,别说后世的那两所知名大学了,就连隋唐时代还未堕落的国子监都只配给太学提鞋。

这可不仅仅是当世有官方背书的第一学府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大汉师资力量和底蕴最优秀的学堂。

抛开学术上的意义不谈,太学更恐怖的是它的影响力和政治能量!

这方面,后世的国子监倒是学了个七七八八。

为什么太学能有这么恐怖的份量?很简单,看一看历代太学里师生的质量就知道了。在两汉时,想进入太学混口饭吃或许不难,但想要在太学开课当讲师,亦或是成为太学博士给那些太学生们讲课,那一定非当世大儒不可为。

在曾经担任太学博士的名单上,可以看到无数当时名动一时的儒宗级人物,如贾谊、辕固生、申培公、韩婴、欧阳高、夏侯胜、戴德、梁邱等人。

而在汉末,蔡邕、郑玄等当世大家也都曾在太学任事。

除去豪华的师资力量,太学的生源也大有说法。

在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规定太学的生源主要有两大途径,其一是由九卿之一的太常亲自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入太学,其次则是由地方举荐所谓“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其对象虽说不拘家世,但主要集中为民间子弟。当时的太学,更多的还是学术性的治学机构。

但等到西汉末年,朝廷要求官宦贵族子弟也要入太学受业,尽管其中大多数人自幼养尊处优,又因为背靠家族,可以通过特权赋予的“恩荫”通道做官,对入学学习缺乏热情,但依旧不乏个中精英。再加上民间子弟入太学之后不但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还有机会以此为晋身之资,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太学结下同窗之谊后入朝为官可以互相呼应,于是内卷之风愈演愈烈。

同样的,也正是由于王莽之后大量官僚子弟涌入太学,在使得太学学风不断滑落的同时,太学生的政治影响力也在日渐放大,不能说东汉时每一位太学生背后都有政治靠山,但这些人串通一气之后所爆发出的能量也渐渐成了当权者所不能忽视的存在。

当然,太学生参政议政,追溯根本也是西汉末年的事情,自从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号召同门共同举大旗拦下宰相营救当时为人耿直的司隶校尉鲍宣开始,太学清议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发光发热,甚至有了“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后汉书·儒林列传下》),到了东汉桓灵二帝的时候,更是“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抑”(《后汉书·党锢列传》)。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列强?不,请叫我和平缔造者! 大明:我朱权,殖民全世界 大宋小郎中之逆天改命 大明不怕!有我在 我,人皇武帝 大明商业帝国 三国之北境铁骑扫天下 汉末铁血枭雄 重生东汉之我有系统 皇上,王爷造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