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半信半疑,举棋不定(1 / 2)
第96章 半信半疑,举棋不定
“可是,纵然如此,难不成曹营竟有办法从咱们这儿窃取了如此机密的事情去?”周瑜眉头紧锁,如果按照孙策的想法展开联想的话,这却又有些说不通。
至少,就算刘勋有意攀附曹操,但黄祖可不会如同走狗一般甘心被曹操驱使,除非有九分把握能在彭泽伏击到江东军,否则以黄祖的脾气,绝无可能调动江夏大军直扑而来。
如果不是有人泄密的话,那就算没有那位妖孽,曹营里面岂不是一样有人能看破他们的行动?这样的话,和直面那么一个妖孽级天才难道就有什么区别?
“可如若你认为他前面说的俱都是实话的话,那岂不是代表他后面的预言也有可能成真?这么拙劣的所谓命运,难不成公瑾竟然会信?”孙策冷哼一声,不屑道,“我看这小道士说不准还是江北哪位诸侯派来装神弄鬼的说客,就是为了打消你我北上的念头,生怕你我收拾了内部那些不服气的家伙之后再度北上威胁,以我之见,搞不好就是曹操那厮为了避免咱们掺和到他与袁绍的争锋当中安排的这一出。”
“这……”周瑜脸上闪过一抹犹豫,但见孙策看来,立马露出了笑容,“我自然是不信的,如今我与伯符皆是年纪正好,正当大展拳脚的时候,岂能因为一个道士所谓的预言而畏手畏脚、自乱阵脚呢?”
是啊,按照常理来说,你我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光去为争取那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努力,只是……
如若真的如那小道士所说,伯符近期死厄缠身的话,一旦有甚不测,让这位志得意满的江东小霸王不幸身殒,人生到此戛然而止的话,岂非正应了对方那句无缘再次北上逐鹿中原了么?
“伯符,无论如何,你的很多习惯是该改一改了。”一念及此,周瑜也正色了起来。
那个小道士既然也隐晦的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他当然要抓住机会再次进言。
毕竟,每次大军开拔或归来的时候孙策总喜欢带上两三个随从轻装进山狩猎,平素上了战场又喜欢冲在第一个嗷嗷叫着一头撞进对面的阵势当中。
倘若所有的敌人都像他扫平江东这段日子遇到的这么弱鸡那也就罢了,反正就算孙策单枪匹马杀进去最后也能全身而退,但如果真的抱有逐鹿中原的想法的话,这个习惯不改,他们江东只会成为乱世棋局中又一个早早出局的倒霉蛋。
哪怕不考虑西楚霸王,就近期也有两个和孙策风格很像的诸侯先后退出了乱世舞台,那位曾经无敌于当世的战神吕布在徐州白门楼上黯然谢幕,而那位同样驰骋塞外令诸胡胆寒的白马将军公孙伯圭也在易京举火自焚。
一次次莽夫式的冲锋并没有为诸侯们带来胜利,这种主君每战必前的做法只会坑了自己。
哪怕讲的不吉利一些,就算前锋逆战不利甚至是一触即溃,坐镇中军的主将好歹还有反应的时间。可如果像孙策这样一个猛子带头扎进敌阵的话,那基本上就注定了两方要拼一个你死我活。
如果顺利,那就是如同先前扫灭江东各郡一般,顺风仗打起来那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
可一旦孙策这个无坚不摧的箭头没能第一时间摧垮敌军的意志,但凡稍微出一点意外,这种打法只会拖整个江东军下水,就像此次庐江一役那样。
为了营救主将,将很多本可以用来掩护前军撤退的兵力强行投入到战场上,平白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公瑾你就不要再老是提起这方面的事情了。”一看周瑜的表情孙策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干脆利落的摆摆手,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
不就是喜欢一个人打打猎么,怎么了?都让大队人马跟在身后,那我这趟打猎还有什么意思?
至于带头冲锋这方面的问题,孙策秉承的乃是老爹孙坚的练兵理念,用后来的话讲,就是他们孙氏父子更喜欢玩“兄弟们跟我冲”这一套而非所谓的“兄弟们给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