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穿越古代:我在运河上做九品闸官 > 第35章 万石粮食,哎,天哪!

第35章 万石粮食,哎,天哪!(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能萌宝:被全家宠上天  被夺一切后,她携萌宝封神回归  农门肥妻逆袭后,带全村种田暴富  继承亿万家产后,渣总前夫哭着求复合  身份曝光后,闪婚老公对我死缠烂打  逃荒后,灾星世子妃搬空死对头库房  神眼傻医  末世从来都只是一个人的游戏  团宠奶包三岁半:四个舅舅排队宠  疯了吧,别人逛街,你居然逛墓地 

第35章 10万石粮食,哎,天哪!

县衙里的黄册、鱼鳞册都是明面上的东西,朝廷按照两税法在黄册、鱼鳞册登记得来收。

但是大康传承了六代皇帝,100多年过去了,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赋役苛重。

近几年,百姓多有被迫逃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朝廷财政陷入危机了!

两税法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朝廷上有人提议,借用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却给多数大臣否决了。

其实这也不怪那些大臣,要是借用一条鞭法,重新丈量土地,赋税改收现银,反对重农抑商。

那些大臣背后都是家族或者行会大商人的利益,利益受损,必然要反对。

而且,皇帝吴建甚是48岁登基,现在已经是60多岁了,早已没有年轻时候的改革冲劲。

而且他的唯一的独子也就是太子,在去年因为要加速朝廷改革说了过激的话,做了过激的事。

于是在某一个漆黑的夜晚掉入湖中,做了一个淹死鬼。

皇帝吴建甚是悲痛万分,下令彻查此事,后面追查到了太监首领魏公公可能与此事有相当大的联系。

但魏公公临死之前还觉得冤枉,太子淹死之事,也就成了无头公案。

杨双印来到峄县当县太爷,他是捐来的官,为了发大财,他咬咬牙捐了8,000两,补了一个县令的实缺,在两年前就匆匆赶来上任了。

两年下来,钱倒是回本了,但县里面大多数政务他是稀里糊涂的,就只好放任那帮小吏。

只要不过火,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峄县县太爷也很清楚,峄县当地的吏员,世代相传,每人手里有一本底册,哪家有多少田?

该纳多少粮?

都记载在这本册子上,为不传之秘!

再加上,师爷董一丹熟悉县内特殊人物。

他请了董一丹这个师爷,就有好处多多,好比峄县做过官的绅士人家的衿米,举人、秀才、监生是粮米。

这两种米不能多收,该收多少就多少,他是一无所知。

但是毛遂自荐的董一丹知道的是一清二楚。

现在的董先生就是杨双印身边的钱谷师爷,替他处理个县衙里的一切事务。

这两年民间传说,董师爷才是峄县的真县令。

多亏了董师爷和峄县这帮吏员把县衙大小事物整理得干干净净,县大老爷杨双印,也乐得清闲。

不过在常人眼里看来,他这两年里“很忙”,但好处也没少拿。

但董先生就更忙,峄县老百姓都知道,要是犯在董先生的手里。

那就是“活人跳进滚水盆——不死也得扒层皮”。

现在董先生刚刚从台儿庄万花楼见完人,就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董一丹长的大马脸,此时,脸色难看的走进二堂花厅,看见杨县令坐在太师椅上发呆,就小步走到面前低声说道:

“大老爷,学生回来了!”

杨县令抬起头询问道:“董师爷,怎么样?”

从对方的脸色上已经看出不妙,杨双印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董一丹低声讲道:“大老爷,抢粮匪徒伙同无数的流民,一晚上,把刚运上岸的8万石粮食和一些漕船焚毁一空。

再加上码头仓库里的总共有10万石之多,大老爷,流民暴动再加上水匪再这样下去,恐生祸患啊!”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从绣春刀开始,横行诸天! 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代号财神 大乾第一皇子 最强皇太子 大唐房二 明末千里漂流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穿越之从逃婚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