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小河之战(1 / 2)
进入四月,夏天已经到来,天气渐渐闷热。
站在河边,河风吹拂着脸庞,这才使人感觉有些凉快。
小河边,有一座小桥,郑海顺着小桥,眺望着河面。
流水潺潺,恰如时光静静流淌。
这条小河叫睢(suī)水,是淮河的一条支流。
它的下游原本注入黄河,最终注入大海。但黄河几次改道,郑海已经不确定这睢水是否还注入黄河。
越过河面,顺着燕军把守的小桥看向河对岸,南岸那边是朝廷控制的,与燕军为敌的朝廷主将依旧是平安。
半个多月前,朱棣率领燕军在淝河边埋伏了三天成功伏击了平安的大军,又与大将谭清联手打败了铁炫。
可如今,平安又挡住了燕军的去路。
自四月十四日以来,燕军与平安军隔河对峙,相持了好多天。
郑海知道,燕军与平安必有一战。
不打败平安,燕军就难以继续南下。
“报——”
一名传令兵骑马来到河边,对郑海行礼道:“郑指挥,在北坂发现敌军,殿下请指挥前去汇合。”
从身旁的士兵手中接过缰绳,郑海一脚踩在马镫上,一步跨上马背。
稍稍检查了一下身边携带的各种兵器,他冲身边的飞龙卫喊了一声:“我们走!”
除了身边的飞龙卫亲卫,郑海还将留守在小桥边的一队朵颜三卫的骑兵带走了。
朱棣出兵大宁,带回来的最强助力就是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他们在燕军中的战斗力是数一数二的。
在大宁,郑海与朵颜三卫的一名头领熟识,这名头领叫王骐。此人骁勇善战,是名悍将。其勇武程度,与上个月朱棣收复那个归附朝廷的蒙古猛将火耳灰不相上下。
跟着传令兵,郑海等人一路骑马,穿过树林,爬上一个高土坡。
远远看去,山坡下,宽阔的战场上尘烟四起,双方兵马已经混战在一起。
战马的嘶鸣声,角号与战鼓声混杂在一旁,甚至隐隐约约能听到兵器的对撞声。
燕军与平安的军队已经开打了。
正观察着战场的形势,忽然间,郑海发现,大事不妙!
燕王朱棣的燕字王旗矗立在阵中,四周全是朝廷的旗帜。
燕军骑兵的阵列被平安的步骑兵分割,燕军身陷重围,各自为战。
“郑指挥,我军被围,该怎么办?照这样打下去,我军必败无疑。”蒙古骑兵头领王骐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郑海点点头,询问道:“骑兵作战,你比我有经验,王骐,你有办法扭转战局吗?”
盯着战场,看了好一会儿,王骐对郑海摇头道:“属下兵力有限,无法破敌。除非……”
“除非什么?”郑海追问。
王骐抱拳,坦诚道:“除非,大人将小桥边的所有兵力调来,末将方有破敌的可能。”
王骐所率领的蒙古铁骑只是一个小队,只有十几名骑兵。
加上郑海的飞龙卫与抽调的燕军骑兵,他们总共就一百多人。
面对上万人的大混战,就算这一百多骑兵全部都洒出去,那也就跟在池塘里散黄豆一般,掀不起多大的浪,甚至,转眼间就被人海吞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郑海知道,王骐的骑兵战术再厉害,也没办法扭转战局。
可要是回去请援兵,现在也已经来不及了。
战机稍纵即逝,这一来一回,说不定燕军就已经败了。
不容多想,郑海毅然决然道:“别管战局了!随我去救燕王。只要燕王无恙,我军就败不了。”
“是!”王骐点头,对他的手中喊道,“朵颜三卫的壮士们,跟我走!”
抽出腰刀,郑海直指战场中间的燕字王旗:“往里突!”
在郑海与王骐的率领下,一百多骑兵突然发动袭击,像一把尖利的锥子扎破了平安军的外围包围圈。
郑海并不恋战,而是带着手下直扑战场中心的燕字王旗,寻找燕王朱棣。
突然,一声战马的悲鸣,从前方传来。
循声望去,一匹白马在悲鸣中倒地。
不用多想就知道,这白马是朱棣的坐骑。
而重伤朱棣坐骑的魁梧男子,就是平安。
平安骑着枣红马,手持一根长长的马槊( shuò),正调转马头。
那根长达八尺多的马槊,光是它的锋刃的长度就几乎是长矛矛头的两倍,有棱有刃,十分锋利。
别说刺马了,就是厚厚的铠甲也经不住它的迅猛一刺。
平安单手持马槊,马槊倾斜朝下,马槊锋刃上还残留着鲜红的血迹。
浓稠的鲜血顺着倾斜的锋刃往下流,一滴一滴,滴落地面。
当马槊上的鲜血滴落地面,燕王朱棣已经打了一个滚,灰头土脸地从地面站起身。
他的坐骑被平安偷袭了,伤了马腿,不幸倒地。
没了坐骑,朱棣只能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