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皇帝篇(35)(1 / 2)
第132章 南朝皇帝篇(35)
初事军旅
元嘉十七年(440年),彭城王刘义康被废黜,镇守豫章(今JX省NC市),萧承之领兵驻防,萧道成因而放弃学业随军南下。
元嘉十九年(442年),竟陵(今HUB省天门市)蛮人欲谋不轨,宋文帝派遣萧道成率领偏军讨伐沔北蛮部。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萧道成讨伐北魏,兵至丘槛山,大破北魏。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萧道成随同雍州刺史萧思话镇守襄阳,卫戍沔北,征讨樊、邓等地的山中蛮部,大破各蛮部。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围困汝南(今HEN省驻马店)主帅陈宪,朝廷派遣宁朔将军臧质、安蛮司马刘康祖前往援救,宋文帝让萧道成宣布圣旨,并授权节度诸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帅军攻打彭城,臧质等回军救援。大军到达盱眙,萧道成与臧质别军节制胡宗之等五军,步骑数千人作为前驱。拓跋焘率大军悄悄渡过淮水,与宋军相遇于莞山下。萧道成与拓跋焘作战大败,沿着淮河退却,胡宗之等部都覆没。萧道成退回臧质之处固守,为拓跋焘所攻围,情况危急。但最后还是顺利返回京城。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萧道成率领偏军征讨仇池国,攻克兰皋戍、武兴戍(今SX省略阳县)。在离长安八十里时,梁州刺史刘秀之派遣司马马注前来协助,攻克了谈堤城。敌人救兵赶到,萧道成考虑到兵力不多又很疲惫,又听说宋文帝驾崩,便烧城撤兵到南郑(今SX省HZ市)。袭封晋兴县五等男爵。
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年),萧道成被授为江夏王大司马参军,随府转任太宰,升迁为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阳王抚军参军、建康令。新安王刘子鸾选拔僚佐,于是任萧道成为北中郎中兵参军,后为母守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武烈将军,复任建康令,仍旧任中兵参军。
平乱四方
景和元年(465年),任后军将军。同年,宋明帝刘彧即位,萧道成升为右军将军。[18]当时四方反叛,在二百七十四郡中拥护朝廷的只有丹杨郡,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及东部各郡都起兵造反。在危机面前,萧道成被加辅国将军,奉命东讨,至晋陵,与叛军前锋程扞、孙昙馞等交战,一日破敌十二垒,分军平定诸县的叛乱,晋陵太守袁摽弃城逃走,东境叛乱的诸城相继奔散。
徐州刺史薛安都投降北朝,派其从子薛索儿攻击淮阴,进逼青、冀二州,山阳太守程天祚举城反叛,徐州刺史申令孙又投降了叛军。宋明帝急忙派正在南部征战的萧道成北上,萧道成在淮阴打败薛索儿,追敌至徐州附近的钟离,得胜回朝,朝廷委任萧道成为骁骑将军,封西阳县侯,食邑六百户。
萧道成又改任巴陵王卫军司马,并随之镇守会稽(今ZJ省SX市)。这时,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又叛乱,从鄱阳沿着山道直入三吴,情势十分紧张,萧道成带三千人堵截敌军,军械短缺,就用棕皮编成马具装,砍竹子充箭,夜晚举着火把进军,敌军见火炬连绵不断,吓得不战而逃。萧道成被升迁为桂阳王征北司马、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起初,宋明帝派张永、沈攸之以大军招降薛安都,对萧道成说:“我派遣二人招降,你以为怎么样呢?“萧道成回答说:“薛安都为人才识不足,但是狡猾有余。如果想要控制并重用他,就必须要让他的儿子入朝为质;如今却用兵威恐吓他,他必然不会轻易被招降,这对国家没有好处。“宋明帝说:“我们大军精良勇猛,怕什么不会攻克的呢!你就不要多说了。“宋明帝不听萧道成之言,薛安都见宋军到了,果然向北魏请兵,张永等人在彭城大败。淮南地区势单力孤,宋朝以萧道成为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守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