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黄帝篇(12)(1 / 2)
第61章 晋朝黄帝篇(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奕生于咸康八年(342年),出生当年就被封为东海王。
永和八年(352年),拜任散骑常侍,不久加任镇军将军。
升平四年(360年),拜任车骑将军。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二十二日,晋穆帝去世无子,司马奕的哥哥司马丕被立为皇帝,是为晋哀帝。五月二十七日,晋哀帝改封司马奕为琅邪王。
隆和元年(362年)七月,转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登基为帝
兴宁三年(365年)二月二十二日,晋哀帝司马丕去世,因司马丕没有子嗣,所以崇德太后褚蒜子于二月二十三日下诏说,司马奕德才兼备,又是皇帝的弟弟,应当继承皇位。于是百官到琅邪王府去迎奉司马奕,司马奕当天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九日,将晋哀帝葬于安平陵。第二年,改元太和。
被废去世
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桓温有意废掉司马奕自立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而不能生育子嗣,其男宠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在宫廷参侍,后宫所生三子可能并非皇帝亲子,于是逼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即日,桓温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司马奕穿着单衣步出西堂,乘牛车出神兽门,群臣哭着拜别。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东海王府。
咸安二年(372年)正月,降封为海西公。同年四月,司马奕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由吴国内史刁彝和御史顾允领兵监管。时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他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马奕知道这些情况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小心谨慎地度日,尽量避免嫌疑。
咸安二年(372年)十一月的一天清晨,卢悚派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居处,自称奉太后密诏来迎司马奕回京复辟。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这时,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他于是又拒绝出门,并斥退许龙。司马奕自知复辟无望,又怕再遭祸端,便有意表现得平庸以求平安,整天在家沉迷于酒色。朝廷以司马奕安于屈辱,总算避免了杀身之祸。
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十六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JS省SZ市吴中区、相城区一带),时年四十五岁。
为政举措
司马奕即位当天大赦天下。决定将晋哀帝葬于安平陵。第二年,改元太和。
太和元年(366年)九月甲午日,司马奕下令特赦梁、益二州。
历史评价
桓温、崇德太后褚蒜子:“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籓。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
《晋书》史臣曰:“东海违许龙之驾,屈放命之臣,所谓柔弱胜刚强,得尽于天年者也。”赞曰:“海西多故,时灾见及。彼异阿衡,我非昌邑。”
崇德太后褚蒜子:“琅邪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
王夫之:“帝奕未有失德,温诬其过而废之。”
轶事典故
东晋大将桓温想废掉司马奕,但司马奕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无过错。因此,桓温并不敢贸然行动。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在听取部下关于“宫阐重闷,床笫易诬”妙计后,“诬帝在藩夙有痿疾”(《晋书》),三个儿子都是后妃与他人私通所生,并将此消息秘密散播到民间,扰乱视听,再以皇太后的名义,行“伊霍之举”,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以王还府第。这一年,司马奕刚刚30岁。
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使司马奕之私密器官“被阳痿”的同时,令其政治生命也随之告终。在一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八·帝纪第八》
《魏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
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祖籍河内郡温县(今HEN省温县)。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
司马昱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受封琅邪王、会稽王。晋穆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与尚书令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理朝政,引名士殷浩等参政,对抗威权日重的大司马桓温。殷浩北伐兵败,反为桓温所废。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册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温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即位后,多受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终年五十三岁。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是名副其实的清谈皇帝,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前玄学呈现丰饶的发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
本名
司马昱
别名
晋简文帝
字
道万
所处时代
东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建康
出生日期
320年
逝世日期
372年9月12日
主要作品
文集(五卷)、庆赐帖
谥号
简文皇帝
庙号
太宗
年号
咸安
在位时间
372年1月6日-9月12日
陵墓
高平陵
典故
会稽霞举
人物生平
早而岐嶷
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郑夫人(即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当时着名的学者郭璞就评论司马昱说:“振兴晋朝的,一定是这个人。”司马昱成年后,清虚寡欲,擅长玄学。
受封琅琊
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琊王,以会稽、宣城两地作为司马昱的食邑。
咸和元年(326年),司马昱的母亲郑阿春去世,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昱,非常悲伤,所以请求晋成帝司马衍让自己为母亲服重丧,成帝怜悯他而允许,于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为会稽王,并拜其为散骑常侍。
入朝辅政
咸和九年(334年),迁任右将军,加侍中。
咸康六年(340年),升任抚军将军兼领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