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五天后,李明终于看到了让他回长安的第12道圣旨。他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有欣喜,又有无奈。欣喜的是,李世民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主动邀请他回长安;无奈的是,他担心回到长安后,可能会面临权力斗争和皇位的争夺。
李明深深地叹了口气,仔细地阅读了这份圣旨。他发现,李世民在圣旨中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回归长安的强烈期望。这让李明有些感动,同时也让他更加犹豫不决。
在第12道圣旨中,李世民虽然写得十分恳切,但语气中却透露出不容商量的坚定。
然而,李世民在信中也暗示了这是一次不容商量的圣旨。他信中的含义强调,李明在边境积累的威望,可能会对大唐的稳定产生影响,因此他要求李明尽快返回长安。
面对这封圣旨,李明心情复杂,他开始意识到李世民对自己在边境的影响力产生了猜忌。尽管李世民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但李明清楚,这位皇帝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对大唐稳定的潜在威胁。
李明心里不禁忐忑不安,他知道,李世民在信中的语气不容商量,这暗示着皇帝已经决定让他返回长安,以便更好地控制他的势力。这次邀请,对于李明来说,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
李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回忆起过去在边境的日子。在那里,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成为了边境百姓心中的英雄。然而,随着他在边境的声望逐渐增长,皇帝开始对他产生了猜忌。这种猜忌,无疑会给李明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终,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明决定接受李世民的邀请,回长安。他相信,只要自己谨慎行事,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又能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尊严。
李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知道,自己在边境的威望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如果继续留在边境,可能会影响大唐的稳定。然而,回到长安,他又担心自己可能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李明决定先回到长安,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他相信,只要自己谨慎行事,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又能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尊严。
在李明准备返回到长安后,他首先找到了霍去病和贾诩,准备商议如何保障霍去病继续在草原上驰骋的问题。三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当前的局势,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李明紧锁眉头,他的目光落在霍去病和贾诩身上,开始阐述自己的看法。“如今草原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我们必须想办法确保霍将军能够在前线继续作战。”他语气坚定地说道。
霍去病认真倾听,他紧握拳头,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忧虑。贾诩则在一旁沉思,他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游移,似乎在思考如何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