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徐庶出使太原,张辽的下落(1 / 2)
定襄是并州最小的一个郡,辖内只有五县,拢共人口不过四千多户,两万余人,这一郡的人口甚至比不上中原地区一个县的人口多。
专门设置一郡,主要是因为定襄(今山西忻州市)一带素来都有“晋北锁钥”之称,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抗日战争中这里曾经爆发过着名的忻口会战。
定襄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守住郡内北方的一处险关要隘(即忻口),一旦定襄北部的云中郡被异族攻陷,这处关隘就是阻敌兵锋南下的关键。
所以刘和必须要将定襄郡也控制在自己手中,若是云中一带有失,定襄就是守住后方的关键之处。
不过地理位置再重要,以定襄一郡不过两万人口的体量,廖化一千骑兵,足够将其拿下了。
“末将领命!”
廖化接过令箭,大踏步离去。
刘和揉了揉太阳穴,这才看向徐庶道:“先生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
徐庶点点头道:“并州刺史张懿!”
“这倒是个问题,本将军初来乍到,还没有拜会过这个并州最高官长呢!”刘和笑着说道。
并州之地是刘伯温给刘和定的龙兴之地,刘和如今已经将兵雁门,并州全域肯定都是要纳入怀中的。
只是剩下的郡县如何取,还是得等待时机合适,反正不可能带着大军一路打过去。若是以兵戈取下并州,就等于是摆明了造反,必定引来天下群起而攻之。
所以占据一块根据之地,在并州稳住脚,再寻找足够分量的盟友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而并州之地,足够分量的盟友,也就是并州刺史张懿了,此人除了是并州刺史外,如今太原守告老,这并州最为豪华之地,也在此人手中。
“不如就让福替主公出使太原?”徐庶笑着道。
“先生走了,这雁门局面如何应对?”
就这么一个智囊了,刘和还真有点舍不得徐庶离开。
“李校尉之勇猛,辅以陌刀营兵锋,无胆鼠辈马存必然授首,我现在去收拾行囊,说不定走之前就能看到捷报!”
徐庶哈哈一笑,接着道:“马存授首后,雁门郡兵就在主公手中,其余诸县,传檄可定,雁门已经是主公的囊中之物了。月余之内,恐怕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主公就在此整顿兵马,操练士卒即可,等吕校尉回来,再谈出兵之事。”
“说不定,我还能趁此机会,为主公再带回一郡之地!”
“哦?”
听到徐庶说他出使一次,就能带回来一郡之地,刘和顿时就来了兴趣,连忙问道:“哪一郡?”
“咳咳!”
徐庶差点被呛到,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发过誓,没有完全的把握之前,绝对不自作聪明来着。如今八字还没一撇,自己好像又在信誓旦旦了.......
“主公别问了......”徐庶面带尴尬道:“不一定能成的事.........”
“那我就不问了,先生放心地去吧!”
既然徐庶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刘和也就不再多问,转而开始思索给徐庶一个什么官职合适。
徐庶如今的官职是军司马,秩比千石,虽然在军中已经不算低了,但如果以这么个官职去见并州刺史,估计多少会被对方轻视,也会觉得刘和诚意不足。
虽然刺史主监察,官阶也不是很高,但架不住他权力大呀!
“徐庶听令!”
“封徐庶为我平北将军帐下参军中郎将,秩比两千石!”
本来刘和想封个军师中郎将的。
这个官职是刘备首创,为军中谋主,相当于参谋长一般的官职,而第一任军师中郎将是诸葛亮。
如果这个军师中郎将封给徐庶,那刘伯温和房玄龄以后咋整,再封个啥官职给他们?
所以刘和思来想去,稍微更改了一下,封徐庶为参军中郎将。参军者,参谋军政也。
“多谢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