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张辽的家世(1 / 2)
别看张辽只是马邑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吏,实际上,张辽的出身也还算不错,或者说,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姓者,家里都还是有些本钱的。
不说别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读书识字,在成年之后能有个表字,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张辽的家族世代居于马邑,也是当地的豪门大家,族中最出名的人,名叫聂壹,是汉武帝时期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贾。同样是商贾,聂家的地位可比现在的甄家高多了,起码聂壹能直接与刘彻对话这点,就不是甄家能办得到的。
没错,张辽不姓张,他应该姓聂,至于为什么改了姓,这里有一段故事。
“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不得不委曲求全,向如日中天的匈奴妥协,实行“和亲”政策以换取边境的安宁。
而后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的“文景之治”后,经济上积累了巨额财富。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双国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广等名将带兵镇守边郡要塞,征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养马。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经济、军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西汉抗击匈奴侵扰,向匈奴复仇的所有条件已经成熟。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匈奴再次派遣使者来长安,要求汉朝和亲,一直反对屈辱和亲以讨好匈奴的大行令王恢大怒,上书天子刘彻请与匈奴开战,而御使大夫韩安国认为劳师远征匈奴毫无意义,既然送一个女人就能保持和平,何乐而不为?
王恢对曰:何不请天子将韩家夫人封为翁主,送去匈奴和亲?
韩安国表示自己老婆人老珠黄,怕匈奴单于看不上,可以送自家十三岁的大女过去和亲。
王恢无言以对,这次和亲也没能阻止,刘彻还是从宗室中挑了一个女子,送给了来求亲的匈奴使者。
(天子之女为公主,王侯之女为翁主。汉朝与匈奴和亲,匈奴要求汉朝必须嫁公主,而一开始汉朝送去的确实是公主,后来便改为汉室王侯家的庶女,封为公主送去。等到了文景之后,就开始随意选择普通勋贵家的庶女封个翁主,用来和亲。反正匈奴那群蛮子也分不清公主和翁主的区别,他们要的仅仅是用这种方式打压汉朝而已。王昭君就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为了和亲,封了翁主的身份,嫁给了匈奴单于。)
(大行令即大鸿胪,差不多就是礼部尚书的官职,掌外交。)
月余之后,王恢就在自家府门前,碰到了马邑豪商聂壹,聂壹向王恢进言,和亲之后汉朝已经取信于匈奴,只要诱之以利,必定能将之击溃。
王恢于是引荐聂壹到刘彻跟前详谈。
匈奴威压大汉数十年,兵锋太盛,刘彻正苦于找不到一个必胜的机会来向匈奴开战,以此向天下人证明匈奴人也并非不可战胜,于是欣然同意了聂壹的计划,聂壹奉命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当时的军臣单于诈降,更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