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四英战元霸(三)(1 / 2)
“前面不远就是安平国信都城了,各位就此别过!”
官道之上,薛仁贵白马银甲,领着千余骑兵,含笑着拱手道别。
人群中的杨再兴第一个站了出来,不服气道:“我等千里迢迢来送薛二哥上任,不给吃顿酒水便罢了,竟然还没进城就要撵我等走?”
“你那是送我吗,你不也得去青州上任?”
薛仁贵头疼地看着杨再兴,又看了看在场众人,有些忍俊不禁。
朝廷诏令让众人即刻上任,但除了狄雷立刻听话的北上代郡,以及在刘和的安排下和赵云的托付下,席君买倒是领着玄甲重骑,去了常山国外,剩下的所有人都好像没当回事一般。
只说即刻上任,他也没说什么时候到任啊?
主公刘和没有收到任何诏令,便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可以想干啥干啥,于是带着八百陌刀营和三千步卒,以及一千轻骑,就直接去了并州。
这事耽误不得,那边宇文成都和审配,已经带着异族准备寇边了。
薛仁贵往安平国而来,顺路也带上了去青州的杨再兴,去魏郡的赵子龙,以及.......受刘和所托,去青州办一件事的吕布。
除了薛仁贵是真的来上任的,吕布和杨再兴的目标在青州只是路过,而赵子龙,则是要跟随薛仁贵一起了。
冀州作为黄巾重灾区,而巨鹿和魏郡又是冀州的人口大郡,黄巾之乱席卷下,昔日繁华的魏地,早就被黄巾祸害的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了。赵子龙现在去上任,官衙和百姓,他一个都找不到,还不如跟着薛仁贵,来安平落脚。
听说安平这里,已经有一支义军,聚众数万。刘宏安排薛仁贵为安平国相,就是看中了薛仁贵是刘和麾下第一统帅,让他来接收义军,配合董卓和袁术,南北夹击下曲阳的黄巾,彻底平灭河北地的黄巾之乱。
已经感觉到命不久矣的刘宏,如今也开始发狠了,在自己死亡之前,不论世家的威胁有没有消弭,他都必须要先把黄巾之乱给先平了。
否则留给小儿刘辩一个战乱的天下,这可能会直接葬送大汉的基业,他无颜去太庙面见大汉二十余位先帝,也无颜去见太祖世祖。
所以他知道卢植稳扎稳打的策略是对的,但依然用拙劣的借口撤下了卢植,换上了更为激进的董卓和袁术,因为他怕自己等不住卢植一步步推进消灭黄巾了。
而颍川方面,刘宏就更加疯狂了,他一口气在关中、凉州等地,抽调了五万汉羌精锐大军,由幽州刺史耿鄙,与前太尉段颎的族弟段煨带领。
段颎人称东汉最后一个杀神,在凉州杀的羌族人头滚滚,段颎之名,在羌人中能止小儿夜啼。东汉末年有名的毒士贾诩,年轻时在凉州游历被羌人抓住,同行之人都被劫财所杀,只有贾诩因为说自己是段颎外孙,荒郊野外的,明明可以杀人灭口查无此人,但听了段颎的名头,羌人愣是不敢动他,只能将贾诩放走。
段煨作为段颎的族弟,在羌人中同样有着不小的威望,是以也被刘宏加封为校尉,和刺史耿鄙带着汉羌大军,走关中过武关,途径南阳后,进军颍川!
两路大战,还全是决战。
刘宏点名要薛仁贵参加冀州黄巾决战,而且是要配合董卓袁术南北夹击,他的压力也不小。自觉现在去魏郡也没什么用的赵子龙,就决定留在薛仁贵身边,助他一臂之力。
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又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个个本事都不差,这一路走来,竟然是越聊越投机。于是在杨再兴的提议下,四人在路上寻了一处桑林,祭拜了皇天后土,歃血为盟结为了异姓兄弟。
吕布为长,薛仁贵次之,杨再兴再次之,赵子龙最为年幼,喜提赵四。
“大家各有要务在身,就不要在此儿女情长了,我希望下一次相聚,是在主公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