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沙土窝 > 第228章 农专来人

第228章 农专来人(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测算天机:我的水友都疯了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别跟秦太太撒野  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  重生之重启2004  娱乐之王,从离婚后开始  神豪:开局融合垃圾,获得百亿资产  【快穿】路人甲是绝色美人  四合院:我靠截胡躺平 

第228章 230.农专来人

这些百里侯穿着打扮大都是土不土洋不洋的土鳖味。

这个年代的百里侯大都出身军旅,身上还带着浓浓的硝烟味,他们对读书人都充满了尊敬,这是夏国从古到今尊重读书人习惯。

一看李书j的形象就知道这是个知识分子,身上有股子陈兴邦的味道。

李秋雨书j也忙说:“韩书j抬举我们了,我这次和同事们是冒昧来访,实在抱歉,打扰韩支书了。”

接着,李秋雨为韩述苦介绍了跟随来的四个人,一个是学校办公室主任张宗强,一个是作物育种系主任周求实。

另两个是作物育种系的老师,一个叫刘青松,一个叫姚致敏,四人都是知识分子打扮,一股书生味道,一看就知道是象牙塔里混饭吃的。

韩述苦和四人都握了握手,然后又坐下来进行了座谈。

山楂农业专科学校一行五人是来考察秋作物产量的,烩面报和群众报都报道了小码头大队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五百斤。

还报道了秋季作物像玉米、棉花、红薯产量都超过全国平均亩产一倍甚至两倍。

作为同一地区的农业大学,这些专家不淡定了,在学校发生了争吵。

两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最后一把手拍板,到小码头大队实地调查一番。

一行五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了小码头大队。

李书j是个老派知识分子,对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五百斤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作为一把手,他不便于表态,在双方辩论激烈时候,提出了到实地调查的建议。

办公室主任张宗强是负责几人行程安排的,没有观点。

作物育种系主任周求实是相信平均亩产五百斤的报道的,因为在报道中,出现一个不被大家重视的细节,播种的这些作物都是小码头大队自己培育的新品种。

平均亩产五百斤,这个产量不算离谱,水利条件充足,肥料充足,小面积进行精耕细作是能够达到五百斤这个产量的。

这亩产五百斤在粮种、水利、肥料、病虫害防治的加持下,完全可以达到。

只是要大面积种植能平均亩产五百斤,就需要大面积耕地都具备上述条件了。

周求实作为一名育种专家,内心是渴望平均亩产五百斤成为现实的,那就会让北方冬小麦种植区粮食产量翻一番甚至翻一番半,这能养活多少人口?

吃饱饭是不是就能实现了?

育种系教师刘青松是坚决不相信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五百斤的,认为这又是地方官树立起来的一个典型,是为了追求政绩的官僚作风。

他本人就是搞育种的,对红焖地区冬小麦种植非常熟悉。

这几年由于大旱,亩产平均二百斤都是丰年,许多地方能收成个一百斤都是谢天谢地了,就是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小麦亩产能达到三百斤属于较高产量了。

刘青松代表了一大批这种观点的教师,他们都认为这是博眼球吸引上面注意力,好凭此进入上面的视线中,为自己晋升铺路。

以育种系姚致敏为代表的一部分教师认为这是真的,现在烩面省包括顶级喉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

况且,他们这一派的分析和主任周求实是一样的,报道里要是鼓吹亩产上千斤,几千斤,他们肯定不会相信,已经有前车之鉴了。

可亩产五百斤只要水肥种子符合要求,完全可以达到这个产量。

就这样,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都来到了小码头大队,要实地调查一番秋作物的产量,毕竟眼见为实嘛。

韩述苦了解了这五人的目的后,就吩咐韩思有陪同调查。

为了严谨,韩思有还是采取上次省报何长兵的办法,让他们随机抽取几亩玉蜀黍,现场监督收割,晾晒称重。

因为棉花包括红薯还有大豆收割时间不一致,前后最少要一个多月才能测算出产量,李书j和办公室张主任在小码头大队待了两天就返回学校了。

留下育种系的三个专家在这扎扎实实搞调研。

李书j和张主任这两天把大队方方面面看了一遍,也震惊了两天,现在下巴都是疼的,因为总是惊掉下巴。

两人边看边震惊,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大队社员们生活水平可比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更高,比他们山楂农业专科学校教师的生活水平都要好太多了。

地处山楂县城的农专,无论是学校设施还是员工生活水平与这个大队的社员相比,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 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大唐虎贲 穿越红楼之我是薛霸王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伐晋 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