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队班子(1 / 2)
第119章 119.大队班子
然后公社对小码头大队班子进行了调整。
任命韩永昌为小码头大队支书,全面负责小码头大队工作,重点是组织工作。
任命韩述苦为小码头大队大队长兼民兵连长,全面负责大队生产建设以及民兵训练工作。
任命刘兰英为小码头大队支部委员兼妇女主任,负责协助韩永昌处理邻里纠纷以及全村妇女儿童保障工作。
任命韩永秀为小码头大队支部委员兼会计,负责协助韩永昌抓组织建设和预防违法乱纪以及会计工作。
任命韩述平为小码头大队治保主任,负责协助韩述苦抓好副业生产,民兵训练以及全村治安巡逻工作。
任命韩思有为小码头大队副大队长兼出纳,负责协助韩述苦农业生产以及大队物资采购以及仓库保管。
公社明确了小码头大队由韩永昌,刘兰英,韩永秀三人组成组织支部,负责档组织一切事宜。
至此,小码头大队组织机构终于健全,大队干部由六人组成,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五哥韩述平和韩思有都是韩述苦考察过的人员,也是韩述苦和三人组商量统一意见后向公社提议充实大队干部的。
还有一个黑幕是翟书记把韩述苦推荐为六零年县劳动模范候选人,其实这个推荐工作早在四月份已经上报县委了,五一前已经获批,韩述苦实际上已经是红焖县劳动模范了。
韩述苦为啥支持翟书记的工作,除了俩人惺惺相惜外,自己谋求政治资本也是一方面。
韩述苦知道这个时代,自己身上带有一个政治符号是有巨大好处的。
他想还想争取省劳模,全国劳模,这是一个强大的保护伞,在几年后到来的那个红色时代,不但能保护他本人,也能保护小码头大队的丰硕果实。
这个事情也不着急,小码头大队才发展一年,后劲刚显现出来,过两三年后,肯定硕果累累,全国能否闻名还不清楚,但全省闻名韩述苦还是信心满满的。
经过核算,今年小麦亩产平均五百斤,共收获小麦三十七万多斤。
公粮交了二万七千斤,出售给粮管所二十万斤,按一斤一毛钱低价出售,共得钱二万元钱。
余下大约十多万斤小麦,全部装进三间仓库了。
银行贷款那五千块钱也全部一次性还清,这让韩永昌和韩永秀都长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压在身上的石头一下子卸下来似的,非常轻松。
这时代的人还没有形成借钱不还的恶习,有债务压身上,总觉得过日子不踏实。
公社两个银行负责人张子航和马云飞其实早就不担心小码头大队这笔账了。
在过年时,韩述苦就代表小码头大队给他俩送过年礼,都是稀罕物。
他俩也知道小码头大队这大半年的收获,还听说人家大队把分红钱和工分钱分过还结余五万块钱呢。
为啥知道这么清楚呢?
无它!小码头大队的钱都在这两家银行存着呢!
小码头大队夏粮大丰收的情况震惊了全公社。
特别是小麦亩产竟然达到了五百斤,在今年普遍不超过一百斤的情况下,小码头大队这是一飞冲天啊!
其实附近的村子也不是瞎子,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发现小码头大队的玉蜀黍,红薯,棉花,大豆产量都高。
刚开始还以为是小码头大队有井灌溉的原因,后来跟北边一溜堤村子聊起这个事情,那边常年都是河水浇灌也达不到这个产量。
今年小麦产量又惊掉了一地下巴,包括小码头大队家家户户院子里种的瓜果蔬菜产量都高,那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南瓜,豆角明显比往年结果要好,又大又多。
这时候有人私下问小码头大队的社员,才知道这些粮食都是用他们大队那个娃娃干部培育出的种子种植的。
在这个时代,小麦产量能上四百斤就是高产小麦了,并且还是水浇地才能达到这个产量。
而小码头大队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五百斤,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偏偏它发生了,由不得你不信,粮食在那储存着呢,懂核算的都能算出来。
尽管他们心里承认小码头大队培育的种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听说那个娃娃干部要求拿一斤半粮食才能换一斤种子,都打了退堂鼓。
韩述苦也不想搭理他们,他知道上杆子不是买卖,只能等自己大队再稳定丰收两年,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主动来购买高产种子。
东码头大队支书郭德云私下找到韩述苦,说明来意,麦收后种植玉蜀黍,想用小码头大队的种子。
邻村,地还紧挨着,为了千金买马骨,韩述苦直接按市面价卖给东码头大队玉蜀黍种子三千斤,并且都是空间里面的种子,足够种植六百亩玉蜀黍。
韩述苦也想看看东码头大队有水浇灌的玉蜀黍,明年产量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