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村规民约(三)(1 / 2)
第110章 110.村规民约(三)
想想年前小码头大队发的过年物品,让春节走亲戚的亲戚们哪个不眼红?
刚才妇女主任刘兰英又宣布了大队关于孕妇的优厚待遇,这哪是怀了个小码头大队的崽,这是怀了个太子啊!
这一年来小码头大队的种种待遇,只要不眼瞎,都能看出来,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
有适婚闺女的家庭咋会不心急闺女外嫁呢?现在这形势嫁到哪村有自己村福利待遇好?
可不外嫁总不能当老闺女吧?自己村都是同姓,正了八经的同宗同族,也不可能自产自销啊!
现在有办法了,大队规定了男方可以迁户到小码头大队,自己立户,孩子跟男方姓,这岂不是完美解决了闺女不外嫁问题?
韩述苦上场讲话了。
他很少站到群众面前以干部身份讲话,一般这种大会,都是三人组露脸竖立威信的时候,韩述苦不在乎这个。
但这次韩述苦必须上去讲了,那仨货记不住他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那一套理论,三人脑子里也没有思路,要是讲着讲着拐弯了,那可是要闹笑话的。
没法子,韩述苦只能亲自上前讲话了。
他先回顾了小码头大队去年春天分家单过,家家户户没有余粮,靠到小丢圪垱挖野菜度日的经历。
那凄惨的过程让在场的群众们有的眼圈都红了,那是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幕。像粪叉娘俩就是靠偷喂猪的饲料保住了命,像杜小芳家已经陷入绝境了,大队的救济粮及时发了,才救活一家人的性命。
韩述苦接着讲到了大队穷则思变,要挖井抗旱,要集资入股。
讲到了群众积极配合大队,众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拧成一股绳,在大队的带领下,秋作物全面丰收,副业也蓬勃发展。
到年底算账,各家各户都分了红,领了工分钱。大队也为社员们发了丰厚的过年物品,让小码头大队每一家都过了个欢乐幸福的春节。
这说明大队发展思路是正确的,群众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小码头大队已经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再也不会被周围村子嘲笑我们是沙土窝了。
并笑着举例说,连粪叉叔这个附近有名的懒汉也变勤快了,娶上了媳妇,今年就当爹了。
底下又是哄堂大笑,有粪叉的话题总是让人高兴。
韩述苦接着说,粪叉叔有信心到年底猪场能养一百头猪,粪叉叔要是说到做到,大队肯定不会让为大队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员吃亏,到年底粪叉叔直接被大队评选为先进。
下边一片哗然,粪叉这个变化太大了,太突然了,让大家连心里准备都没有,就突然从一个懒馋奸滑的光棍汉变成了先进,这有点不科学呀!
韩述苦接着话锋一转,厉声说道:“就在大家摆脱贫困,奔向康庄大道的关键时刻,村里出现了不着调的现象。有的人觉得手里有俩钱飘了,春节走亲戚满嘴跑火车,鼓吹小码头大队多么有钱,各家分了多少钱,还大方的把钱给亲戚,有的一给就是二十块钱。”
“社员同志们,二十块钱呀,那可是能买一百斤白面还花不完,能买二百斤黄面的巨款啊!咱大队一个青壮男劳力干一天活才能挣一毛钱,想挣二十块钱得干二百天,那是六个月还得多二十天呐!”
“老少爷们,咱的钱不是大风刮过来的,看看咱们养殖小组,哪一组不是白天黑夜轮流不歇息伺候着那些牲畜。
再看看咱加工粉条的小组,磨红薯粉浆磨坊点着蜡烛昼夜不停歇。
看看咱玉蜀黍小组、棉花小组为了浇地抗旱,牲口昼夜不停拉水车汲水,小组成员昼夜看护着,这都是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挣来这些钱。”
“老少爷们,大家知道吗?运输队到朱村矿井拉煤,有十多里山路,车队师傅们都是先停五辆,然后两人共同拽着汽马车向后使劲拖着,才能慢慢地下山坡。
整个行驶过程危险至极,一旦没有拖住五千五百斤重的汽马车,大家知道什么后果?”
韩述苦顿了顿,用眼光扫视了会场一圈,尽管晚上看不清楚,但他知道没有去拉过煤的社员都已经把心提了起来。
韩述苦大声说:“一旦没有拖住重载的汽马车,那就会连车带牲口一齐坠入山谷,车毁牲口亡,咱大队的车把式要是反应慢,也会被带着跌入山谷。”
听到这个骇人后果,许多社员不由打了个寒颤,就是经常去拉煤的车把式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后怕感。
韩述苦继续大声说:“老少爷们,我们的幸福是靠大家的双手奋斗来的,不是坐家不动就天上掉下来了的!”
“在大队事业刚刚有点起色,家家户户刚刚吃饱饭,就在大伙儿齐心协力,再创新成绩的时候,有些社员飘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伙同外村人员瞎胡密谋,来小码头大队惹是生非,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