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小麦施肥(2 / 2)
氨水腐蚀性极强,又极易挥发,无论储存还是使用都需要极其专业的容器和技术。
韩述苦决定第一次先拉回大队三千斤氨水,用化工厂的专用容器。
毛驴拉着水车不停转圈,井水“哗哗”流向麦地。韩述苦大哥韩述志戴着棉口罩,在几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小心翼翼的往灌溉的流水中倒氨水。
倒少了达不到施肥效果,倒多了造成浪费,所以这个负责倒氨水的社员,必须是心细,责任心强。
大队最终挑选韩述志这个老庄稼把式当氨水倒放第一人。韩述志在技术员黄小强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每次氨水倒放的量。
很快三千斤氨水全部采用随水灌施。大队又派五辆汽马车到化工厂一次拉走两万七千斤。
在黄小强技术员的指导下,多个水车都用毛驴拉着汲水,然后又有几个社员掌握住随水灌施的要领,同时操作氨水倒放水流中,随着水流进行施肥。
前前后后花费十天时间,三万斤氨水全部随着水流流入麦田。
化肥有了,浇灌有保证,空间里面的麦种,韩述苦预估,今年小麦会有一个惊人的产量。
这十天,大队招待技术员小黄是殷勤备至,还是吴玉兰负责做饭。
每天都有肉,大白馒头,大米饭,中午晚上都有酒,一天一盒香烟。
临走,大队又送了黄技术员一只鸡一只鸭一只兔子,小黄激动的都不好意思了,内心独白着“这趟来小码头大队指导氨水施肥真划算,只是动动嘴,不但好吃喝好招待,走了还有这么贵重的礼物。小码头大队真是大气!”
小麦全部施完肥,韩述苦又马不停蹄去红焖地区各个林场购买果树苗。
这个林场有苹果树苗,那个林场有桃树苗,韩述苦是所有林场乱转,一个原因是凑够数量,一个原因是凑够种类,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制造自己跑了好多林场的假象。
买过来一批,韩述苦就使用掉包手段换成空间里面的品种,拉到小丢圪垱,开始栽种。
韩述苦总是自嘲自己办好事像做贼,没办法,唱戏要唱全套,购买的树苗总得有明确的来源,不能凭空变出来。
这几天,除了运输队,还有各个养殖小组,其他社员都到小丢圪垱种植果树了,一时间,小丢圪垱大人小孩异常热闹。
树坑已经挖好了,韩永昌亲自监督挖坑,那是横看成排,竖看成线。栽种不麻烦,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齐活!
就是浇水麻烦,小丢圪垱上没有水井,得从下面担水上岗上浇水。
村里有两口辘轳,偏西一口,偏东一口,偏东这口辘轳离小丢圪垱近,到岗上种植果树的地方有个约二百米。
一棵果树苗最少要浇两桶水,都是沙土地,特别吃水。
这次种植果树苗六百来棵,浇水是个大工程。
并且像这两年的气候,年年大旱,果树苗得经常浇水才行,不然都得旱死。
看着社员一挑挑的往小丢圪垱担水浇树,费力还效率低下。
韩述苦找到韩思敬,两人捣鼓一天,做出一个能安稳放到牛背上的类似马鞍的玩意,能稳稳当当固定在牛背上。
然后从这个马鞍上捆绑一根横木,横木两边各挂一个水桶,盛满水,再洒水面上一把铡碎喂牲口的玉蜀黍杆。
就这样,牵着老牛,牛背上左右挂两只水桶,晃悠悠的来到小丢圪垱果树苗前,把水倒坑里,然后继续重复。
嘿,这个法子把社员们看呆了,还能这样子运水?
夏国人的模仿能力特强,两三天时间,凡是在家没有出去拉煤的牲口背上都固定安装了一根棍子,挂着两只水桶。更甚者把老牛背上固定了两根木棍,挂四只水桶。
几匹怀孕的母马也不得闲,都驮着水桶运水到小丢圪垱浇果树。
看到村东头辘轳被围的水泄不通。韩述苦要求把离小丢圪垱最近的南地和北地的两口井,四五米距离挖个大坑,用毛驴拉水车把大坑流满,社员们都到水坑里打水,极大提高了运水效率。
韩述苦看到一匹匹牲口,驮着水桶,慢慢悠悠往小丢圪垱上运送水,不由想起一句“送战友,踏征程”,韩述苦骚包想着,可惜牲口脖子上没有挂铃铛,算了,得低调!
轰轰烈烈的种植果树活动结束了,大队任命韩思清为果林小组组长,带领五个小组成员日常维护果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