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社(2 / 2)
翟书j像看傻子似的说:“你不会不知道支书必须是档员才能担任的吧?你是档员吗?”
韩述苦腼腆一笑:“我当然知道档员才能担任支书,我目前还不是档员,这不找到您这上级档委了吗,等我年满十八岁就写入档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您到时候严格要求,这个觉悟我还是有的。”
翟书j问:“你满十八周岁啥时候?”韩述苦回答到:“我是1942年8月5日出生,明年8月5日就满十八周岁了。”
“嚯,还有一年多呢,现在就惦记上支书了?”翟书j戏谑道。
韩述苦赧笑:“我得有个大队干部身份,干点事才能有说服力。”
翟书j思考一下,说到:“这样吧,先任命你为小码头大队副大队长,兼民兵连长,兼会计。你们大队那个记工员任妇女主任,这样子你们大队班子成员基本上就健全了。”
韩述苦大喜过望,还是年轻呀,对那个年代的大队班子不熟悉,光知道后世有支书村长,不知道生产大队有大队长、副大队长,还有民兵连长啊。
最后,韩述苦对翟书j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关于大队缴纳公粮的问题。
韩述苦解释说,现在实行缴纳公粮的政策是复杂且鞭打快牛式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缴纳的公粮分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十五,这是无偿缴纳的,属于国家赋税。
第二部分是全村人口按照人均八两留作口粮,这八两口粮大队分配时不是直接平均的,按照人口数平均分配百分之六十,余下百分之四十按照工分多寡分配。
第三部分是前面两部分之外剩下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家,等于国家出钱购买,这个价格要比民间买卖价格低。
缴纳第一部分公粮无可非议,毕竟种着国家的土地,应该为国家缴纳赋税。
第三部分就是明显的剪刀差,补贴工业了。
第二部分限制死了农民消耗粮食的上限,一天人均八两口粮,在没有大量副食品补充,缺乏油水的时代,劳动强度又大,农民的普遍状态是吃不饱饭,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并且,缴纳公粮的标准是依据大队粮食产量多少当参照系数的。这就导致了粮食产量越高缴纳公粮就越多,还不如产量低些,还是人均八两口粮划算,这样就不用往种粮增产上下功夫了。
还有的大队直接把土地赠送给邻村,逃避强力劳动。
翟书j对缴纳公粮这种情况心里明镜,他直接问韩述苦想怎样变通?
韩述苦直接说道:“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翟书j纳闷道:“这不是和现在的缴纳方式一样吗?”
韩述苦笑了笑,说道:“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不按照每年的粮食产量计算公粮数和留给大队的粮食数量,公社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亩产数,以后就按照这个数量缴纳公粮!”
翟书j明白韩述苦的意思,他是想让大队多留下些粮食,可一旦规定死了亩产数,要是遇到荒年达不到怎么办?总不能不给大队留口粮吧?
当翟书j把这个疑问说出来后,韩述苦解释说,要是遇到灾荒年,亩产数达不到规定标准,缴纳公粮数还是按照规定标准缴纳,只是先欠着,等来年丰收了再归还公社。
双方统一了意见,开始在亩产数量上进行切磋。
翟书j不是白脖,相反,在农业生产上也是行家里手,毕竟在公社待了这么多年了。
他小心翼翼地说:“就你们小码头大队那沙土窝漏地,按照小麦亩产一百斤,玉米亩产二百斤,红薯亩产两千斤,会不会太高了?”
今年是夏国五十九年,大旱,今后今年都是旱灾。红焖地区粮食产量水浇地也就是这个产量,像小码头大队那种沙土窝里的漏地,亩产减半都不一定能达到。
翟书j也不能无限制提高粮食产量,明知道亩产达不到还盲目增加,那不叫政绩,有可能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