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救赎与被救赎(十四)(2 / 2)
......
就这样,母女两个一路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沿着再熟悉不过的路线往回走。
母女俩没赶上马车,只能靠十一路公交车回家,镇上距离刘家村十几公里,母女俩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刘老太太早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了。
“回来了,快快快,先吃饭,都饿坏了吧。”
“哇,奶奶,咱们家今晚的菜好丰盛呀。”
“吃饭吃饭。”
想着孙女今天放假回家,刘老太太特意炖了一碗鸡蛋羹,两个孩子吃到了鸡蛋羹,又将买回来的小零食分着吃了,玩累了、走累了的两个孩子很快就陷入了甜蜜的梦乡。
花酿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叹了一口气,小孩子真的无忧无虑,他们还不知道思念是何物,梦里梦外,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长夜,他们不期待明天,也不感怀昨天,因为没有昨与今的概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个没有形体的东西,所以既不觉得它的逝去,也不察觉它的新生。
次日早上起来,花酿正在院子里剁着猪草,就听见村子正中心的大喇叭响起来了,在一阵慷慨激昂的国歌之后,花酿听到了村长用手拍话筒的声音。
在这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微信、抖音、朋友圈的年代,村干部发通知、安排工作、提供便民信息、宣传政策、娱乐活动全靠广播,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大喇叭,大喇叭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每当喇叭响起,人们都会暂停手上的活计侧耳倾听,生怕错过了什么新闻。
花酿也习惯了通过大喇叭接收信息,此时听到大喇叭响起来,便暂停了手上切猪草的动作,侧着耳朵听着喇叭里的声音。
“喂,喂,喂,好,全村的人都听好了,今天有大事要通知,午饭之后,每家每户派一个人到村里的祠堂开会,请相互转告,不要迟到。”
播完了要通知的内容,大喇叭并没有关掉,而是放起了黄梅戏,花酿听了几耳朵,不出意外的话,播的应该是《天仙配》,家里婆婆每天都要哼上几句。
“今天怎么这么早放起了戏,刚刚是不是喇叭响了,厨房里风箱声音太大,我都没听见。”
“是啊,说有什么大事要通知,让吃完午饭每家每户派一个人去祠堂开会呢。”
“这大清早的,是有什么大事啊?”
“这就不清楚了。”
“等吃完饭,让你爸去开会,什么事情也比不上吃饭重要。”
“嗯。”
吃完饭,公公去祠堂开会了,婆婆去地里看前不久刚种下的萝卜,两个孩子早就跑的不见踪影了,花酿抬头看了看天空,今天的天气极好,天空中没有一丝风、一朵云、一只鸟在活动,倒是村子里,有些个老头、老太太排成排坐在板凳上,倚靠着老屋的墙角眯缝着眼,享受着这安静而温暖的冬日暖阳。
虽说是吃过午饭了,但这也不过才上午十点左右,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一日三餐,对于城里人来说是最平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加一顿夜宵;但是在农村,大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农忙的时候中间会加一顿晌午饭,不是农忙的时节,大家能省就省,就只吃两顿饭。
因为生在农村,大家不需要像城里人一样按照正常的点上下班,只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好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所以,大家在日出后起床,趁着天不热早早就到田地里忙活庄稼,一直忙到十点左右才回家吃饭,吃好了饭就又要去做点其他的活路,忙到四五点再回家做晚饭吃,在天黑之前洗完碗筷,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话,到了八九点钟大家基本就上床睡觉了,毕竟也没有什么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