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修路筹划顺利进行(2 / 2)
等新河村大多数人的麦子碾完后,人们才喘了一口气。
这时候,赵月江、刚子、赵晓江,还有赵胜利几人开始忙着收钱了,严格地计算了一下,平均每户要分摊五百元。
收钱的时候,因为这几个有头有脸的人跟着,加上早前人们已经知道这事了,闲下来的空隙,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也会讨论起这事。
时间久了,一个传一个,修路的利与弊慢慢传清楚了,所以这时候人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掏不掏钱心里都有数了。
一天下来,钱收得很顺利,有几户因为供着上学的孩子,只能暂缓一阵子。
同时,手机群里发了捐款倡议书后,没几天就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大多数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捐款了,有多的有少的。
当然在这时候,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人人能积极参与进来,有这份建设家乡的心意就足够了!
资金已经超出了项目预期,赵月江把每一分钱的来源都记得清清楚楚,接下来,他买了两张红纸,请来刚子,叫他用毛笔写一份资金明细单。
这么做主要是让大家共同监督每一分钱的去向,全程参与到修路的监督工作中来,目的只有一个,把事办好,把钱用到刀刃上。
人们为赵月江的做法大为赞赏,如此民主的村长,实乃新河村之幸啊!
当然,这主意是弟弟赵晓江出的,读过书的就是心眼好,不然钱花出去了,人们心里还是一本糊涂账,到那时再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就说不清楚了。
工程暂时还不能实施,等过一段日子,冬播结束了才准备开始,因为那时候人们都消停下来了,有闲工夫把大路好好修整一番了。
若是现在开始,眼下还有一些农活,再担心天气不好耽误一阵子,到人们种田的时候,路还没有修好,土堆在路中央,车子还怎么走?岂不给大家造成了麻烦!
直到冬播结束后,修路工程才正式启动。
铲车是赵长平的外甥的,所以质量应该有保障,价钱也稍微降低了一些。
吃饭的时候,司机也往他舅舅家跑,这一点,赵月江给大家说清楚了,说修路是大家的事,饭钱咱要给赵长平留出来,不然不合理。
村里人说没意见,可给钱的时候,赵长平却瞪了一眼,生气地反驳道:
“村长,你这么做就没意思了!这么大的工程,你谁都不叫,偏偏叫了我外甥,这是给足了我面子,关键对他来说,这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其实我还要感谢你呢,照顾了小外甥的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