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2 / 2)
李怀安连忙笑道:“薛老师您这是太客气了,我这点编剧的本事,在您面前算得了什么?这样,回头您把剧本给我,我让公司那边评估一下。”
李怀安是开公司,不是做慈善。场面话必须要说得好听,但具体要不要投资立项,还得看剧本的质量。
薛晓璐也明白李怀安的意思,也能理解。她这些年,又不是只见过李怀安这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总。
薛晓璐也很想得通,签到李怀安公司,如果李怀安能投资她的剧本自然是最好。如果李怀安也跟别人一样不肯投资,那她就先给李怀安拍电影拿导演的薪酬,等自己赚到钱了再单干。
这样起码比自己之前到处找投资商要来得好。
一顿饭,宾主尽欢而散。
很快,《海洋天堂》的剧本,就送到了李怀安的手里。李怀安接过剧本打开一看,先是愕然,既而却是笑了起来。
薛导的第一部电影,不正是这部《海洋天堂》么。原时空,薛晓璐写好这个剧本之后,一直没有找到人投资。后来还是2009年的下半年,江智强看到这个剧本很是喜欢,这才出了钱,并联系到了李联杰出演,才有了这部电影的问世。
李怀安看完剧本之后,立马给薛导打电话:“薛老师,这个剧本我看了,很好,很受感动。我决意投拍。不过,得先把《那些年》拍出来,因为这部电影公司已经立项,前期的工作已经在筹备当中了。《那些年》拍完之后,只要薛老师不嫌辛苦,《海洋天堂》可以马上立项,你钟意谁来演,你告诉我,我去请!”
这个剧本的故事大多是来自薛导她本人的真实生活经历。1994年,薛导成为志愿者,首度接触到了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然后十余年来,薛导被患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所感动,同时也体会到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痛苦艰辛,于是便有了把这些经历写成剧本的念头。
多年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为她顺利完成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根基,许多看过剧本的业内同行都认为,《海洋天堂》是难得一见的好剧本。但是好剧本不一定就能够获得投资。
因为现在的趋势是票房为王,拍文艺片起家的张一谋导演,都转行去拍商业片了,文艺片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投资电影,自然是想着要获取回报。如果得不到回报,他们为什么要投钱?
当然,也有一些国内国外的电影基金,会对艺术电影有一些资金扶持。但那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都不够国内外的导演们分的。
李怀安选的时候非常好,误打误撞的,就撞上了薛导相对艰难的一个时期。不然再过几个月,李怀安的老朋友,香江安乐影业的江智强江总,就会出手了。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的票房注定不会太高,但李怀安有把握不会亏本。国内文艺片不受欢迎,但在国外,光卖版权,就足以收回成本了。更何况,还能填充自己视频网站的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