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一场“豪赌”(1 / 2)
除了有一日三餐的供应,有比较科学一点的餐饮搭配,有几套常换的衣服,外加一点微薄的个人补贴……
但是那一点补贴,每个月几乎用来给自己加餐不至于饿着肚子去训练都还不够。
家里边要指着孩子从那边再给寄过来补贴来帮衬,那是很难的,也不会忍心。
那叫做孩子的“血汗钱”都不为过。
除非是真的极其能吃苦的孩子和极度狠心的家长,每个月才能从孩子牙缝里抠出来几分血汗钱落入家长的口袋。
一般来说,家长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真的有心培养……
想要孩子能在竞技体育的队伍里混出个人样来,想要孩子能够在人才众多的项目里脱颖而出,能出去比赛,能比出好成绩……
便是要有以举家之力支持孩子、“托举”孩子度过很长一段艰苦岁月的觉悟的。
而绝不是对孩子半点忙都帮不上,还反过来要指着孩子一边苦练一边省钱帮衬家里的。
在封闭的体育运动队伍里,日子是不一定比外面好过的。
寻常的孩子,虽说要上学也要帮家里干活,有些不上学的要干更多活。
可贵在一个自由无拘,闲暇时哪个不是跟着小伙伴们天大地大四处撒野。
日子虽苦,却多多少少是自由快乐的。
而在竞技运动队伍里的孩子,每天的生活是非常刻板规律的,学完文化知识学运动技术,既劳心又劳力。
每天做什么全都是规定好的,一板一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枯燥无味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虽然也有同伴,也有队友,可他们从进入队伍的那一刻起,性质就决定了他们更同时是潜在的对手,是有竞争关系的伙伴。
体育队伍里的孩子,基本处在长身体的最关键阶段,他们每天运动量巨大,自然饭量就更大。
不仅需要吃饱肚子,他们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营养,都是比普通小孩要多很多的。
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摆在那里,这个年代哪怕是国家专业的运动队,都很难做到让所有小运动员都餐餐吃饱肚子,更别说是实现营养均衡了。
哪里都有资源倾斜这回事,这也是没办法的。
每一个队伍里,集中所有最好资源,像最好的训练师,像加餐开小灶,像各种最好的运动器械……
都只能优先给队伍里的种子选手,最头部的那几个选手,剩下来的,再层层分级,平均分配。
也就是说,有人吃肉喝汤,有人喝汤连带能吃上点肉沫,有人只能喝口汤,还有人可能连口汤都喝不上。
这一切都是成绩决定的。
不管严冬还是酷暑,孩子们只有周期没有假期,几乎没有一刻能够偷懒。
因为那些偷懒的孩子,很快就会被残酷的现实和竞技环境大浪淘沙淘汰掉了。
在这条万里长征的路上,甚至只迈出了半只脚。
竞技体育其实没有任何捷径。
竞技体育就是唯成绩论。
甚至绝大多数,付出和回报都不能成正比的,因为竞技体育里汗水只是最基础的东西,还有很多X因数。
比如天赋,比如机遇,比如当下的状态,比如心态,比如伤病,比如运气。
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有的孩子练了好几年,才发现并不合适,或者因为训练中的失误受伤,导致运动生涯终结。
或者更简单的,是因为实在太苦了,意志动摇,心态崩塌,再也坚持不下去……
这些孩子就会被退队,送回家中,那么就是等于说,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有的孩子还算运气好,只是耽误了几年,及时认清现实认清自己,早一点退队的话,回到家中可能努努力很快就能融入原来的生活。
可能没得到多大的回报,可失去的也不算多。还能当做人生的一份难得的阅历。
有的孩子运气就差一些了,几乎是耽误了整个青春期。
从七八岁一直练到二十来岁左右,还没出任何成绩,再坚持下去又确实没有意义了,因为看不到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