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一起为英雄发声(1 / 2)
宋乾坤越说情绪越激动,刘丽开始听着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后来仔细体味,觉得十分有道理,看来真是个新闻记者的好料子,眼神敏锐,见解深刻,和普通人不一样。
她赞赏地望着他,眼睛透着崇拜,差点冒出花花来。
宋乾坤想到前天晚上那几乎崩塌的个人形象,今天有必要借机赶紧拉起来,不然明天他就要开学走了,再见都要五天后。
他适当地让刘丽参与进来,就向她说:“丽丽,你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你说得真好,仔细想来还真是见微知着,很多时候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立需要借助契机,比如昨天我们见到的两位见义勇为的战士,那可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呀,绳索太短,两个战士是拿着命去救人的;
我给那个受伤的战士脱臼的胳膊朝回按的时候,他站都站不稳,一条胳膊被拉脱臼了,另一条被撞骨裂,我看他疼得说不出来话,如果这个状态赶回部队,也不知道会不会得到好好的养护。”
“你看这个新闻,连提供线索的电话号码都没有,好像就停留在唱颂歌上了。”宋乾坤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有把新闻事实完整地呈现出来的良好素养,追根究底才能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不痛不痒的一则新闻,传达的是好消息,显示给读者的是轻视或者忽视。
英雄就该深挖,给他荣耀、给他桂冠、给他财富,崇尚英雄,社会才能有更多人愿意伸出救援之手。”
刘丽想到上一世看多了社会风气的浮躁,追捧戏子,冷落英豪,她果断地建议宋乾坤今天写一篇新闻,直接送到编辑部。
宋乾坤说:“我有两位战士的照片,借助媒体,更利于寻找两个无名英雄;立意方面,你帮我提供点参考。”
刘丽沉吟片刻,说:“我小时候,爸爸曾经给我讲述过孔子如何教育弟子的事情,说他的弟子中被誉为‘商道之祖’的子贡,有一天得意洋洋地向孔子汇报了自己做的善事。
说是鲁国有个政策,国内的商人经商到其他国家,遇到鲁国被卖的奴隶,可以垫资把奴隶赎回去,回国后,凭借收条可以到官府里报销这笔开支;
子贡是大富豪,他买回了奴隶但是懒得去官府报销,于是就没有去,官府特地出了告示表彰子贡。
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就叹息说,子贡毁了规则,毁了良好的风气,从此之后,鲁国流落在外的奴隶,再也没有人回去垫资帮他们赎身了,宋乾坤你说,这一推测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宋乾坤听得入神,听刘丽问,想了一下就说:“帮奴隶赎身,救人一命,又回国报销了开支,得了美名又没有经济损失,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只有经济允许就会做;子贡垫了钱不去报销,官府还出公文布告宣扬表彰子贡,这样让其他人再去赎买奴隶时,就不好意思再去报销,这样就有经济损失,很多时候做好事一闪念就行动了,如今做好事让人心里有些小疙瘩纠结着,于是干脆就不做了。”
刘丽伸了大拇指夸他:“孺子可教也。”
“继续说,我想听。”宋乾坤求知若渴,想到暑假时,刘青林给大家解读《葫芦娃》,他只觉得对未来岳父的敬仰如绵绵江水。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助了一个溺水的农人,那人被救后感激涕零,把自己的大黄牛送给子路作为报答,子路欣然接受,牵着牛就回去了;孔子的弟子们听说了,飞跑着告诉孔子,觉得子路救人挺好,但是收牛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