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赤壁》团队道德绑架事件(2 / 2)
即使在后世,华国整体票房巅峰时五六百亿,除去各种成本费用。
垄断100%市场也才能分得几千万。
商务合作哪个项目都有,所以主要还是看广告。
但在现在的华国,想藉此盈利是不可能的。
必须在用户基础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才能看得到一点苗头。
这种用户不止是注册人数,还包括每年电影产量。
购票人数纵使破亿,票务网站的客户黏性也很低,广告费高不到哪儿去。
把它理解成单一商品模式的小型掏宝就清楚了。
人们买东西时,可以把掏宝当做线上超市逛不少时间,曝光度很高。
可看电影,本就为了轻松,谁还特地去挑啊。
一般人们都是先听了某部电影,然后去买票,前后停留不到一分钟。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到了2014年,资本还要搞个票补业务出来。
除开必要的竞争外,实在是票务平台很难赚钱。
不看OO票务、白度糯米后面都相继关停了吗。
所以,唐泽其实前期就是让票务平台为天泽电影服务的,不打算盈利。
而今这么多人让他帮忙预售他们公司的电影,有些只是个计划,都还没开拍,他帮还是不帮?
这些公司老总态度还是极具诚意的。
说是专门来给唐泽送钱的也不为过。
他们和唐泽提出个阶梯预售分成的建议。
如果能够预售千万,天泽最高能足足拿到5%的净票房分成。
不过,分成再优厚。
近百部电影,对现在的喵眼压力太大了。
何况,原始积累前期,品牌效应更重要。
假使喵眼卖的全是一些烂片的电影票,用不了多久,喵眼就会被永远淘汰了。
最终,唐泽和比较有名的电影项目公司建立了合作。
如《画皮》、《叶问》、《非诚勿扰》等。
只是《非诚勿扰》预售达到2000万,天泽也只能拿到1%净票房,其实赚不了多少。
比较有趣的是,因为喵眼是第一个电影票务平台。
短时间内,第二家票务平台也不可能做起来,外界就把壮大电影行业当做了喵眼的责任。
唐泽拒绝了的那些影视公司,暗地里表达了天泽吃独食的性质。
之后《赤壁》团队也通过他人联系喵眼,间接想尝试一波电影预售。
毕竟比拼已经开始了,他们输了宣传第一步。
此时适当示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种聪明的做法。
被拒后,便明目张胆道德绑架,说唐泽搞垄断,一家独大。
还联系了电影院的相关人士,想让他们发声,要求喵眼允许所有电影在平台预售,否则就不和天泽合作。
唐泽就想笑了,凭什么。
就凭你《赤壁》导演出自好莱坞,脸盘比较大?
笑话!
喵眼是天泽的,天泽是他的。
他想预售哪部电影,就预售哪部电影。
资敌的事,他干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