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善后(1 / 2)
“其余事情交由太子处理。”
李宁昭在宣布完两件事后便站起身走出了大殿,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大臣们。
城里的事自然需要有人主持全局,而这个人选自然落在了李淳安的头上,这准确的来说是明令他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
李淳安当即安排各部开始展开统计和救助的事宜,兵部和刑部还有刑狱司一同排查城内剩余的奸细情况,玄策军则返回驻地整备,暂时所有城防交由禁军值守。
不过玄策军能返回驻地,李淳安可不会这么放顾玉尘闲着。
由于要处理政务,李淳安此时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天天外出了,李淳信要如何葬,城内的受灾情况要如何补救,如何安定民心,这一系列的问题还等着他去解决,甚至还有兵部年前呈奏的凉州边防调动事项。
为了让顾玉尘更加合乎情理地参与政事,李淳安以顾玉尘护驾有功为由,擢升为从四品宁朔将军,挂职兵部侍郎,正四品衔。所谓挂职并不会改变现有兵部侍郎的职位,而是再设一席,只是没有实质的职权,不掌事。
不过这到底有没有实权的事,自然还是有待商榷。
皇城失守,本就是禁军的责任,所以此事没有过多问责薛离薛离已是谢天谢地,自然不敢恩求什么。
至于龙易,自身只是禁军六大营其中的一营统领,官职正五品,在他之上除了薛离还有三大统领,而招募官员和士兵则是由吏部和兵部来考核,所以这件事情的责任还不用他去背。
李淳安以龙易骁勇善战退敌有功为名,擢升为正四品将军衔,职位依旧不变,只是这样一来三大统领才正四品的衔,龙易倒是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实际上大燕朝正三品以上的武将极少,目前一品武将还都是虚设,要说有实权的官职最大也就是薛离的正二品禁军大将军衔,顾玉尘和龙易的正四品将军衔已经是极高了,要知道杨宁一个掌管凉州前军的前军将军干了二十多年也才正四品。
此刻,顾宁清被送回了醉盈楼,顾玉尘和沈云翰就坐在兵部的正厅之中。
“太子的意思是要重新核查京城内所有人的三代祖籍,特别是兵部和吏部的官员,先要自查,然后再由户部审查。”沈云翰揪着胡须面色凝重。
“是,昨日之事对大燕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笑柄,临安城之中竟然有着这么多反贼,简直是匪夷所思。”顾玉尘看着桌面上的奏报,正是关于水云卫昨日的行动,盖青特意让人誊写了一份送到顾玉尘手中,毕竟前面那些事顾玉尘一直在参与。
此时这些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报给顾玉尘也合情合理。
“核查官员倒还容易些,只是这核查整个临安城的百姓,这事恐怕难啊。如果算上外城,临安城占地都有十五万亩,接近一百八十万人口,户部才有百十来号人,多半是要从军中抽人,禁军内部已经出问题了,所以这事儿大概率是你玄策军接手,只是,你就能确保你的玄策军完全没问题么?”
沈云翰的问题十分尖锐,但也十分现实,除了顾玉尘自己带来的人马,其他人都是由兵部操办召来的,难道这些人里面就没有人有问题么。
顾玉尘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虽然在这次的事件中玄策军没有发生任何叛乱情况,可这也不能代表玄策军里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是如今他也想不出来有再好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这时,兵部门口的侍卫前来禀报,葛青到了。
顾玉尘亲自出去将盖青迎进正厅。
“恭喜顾将军了,年纪轻轻升正四品,还任兵部侍郎。”
顾玉尘礼貌性地笑了笑,“盖大人就别打趣我了,且不说是个只是个挂职,此时被太子揪上来,那是要出力气的,这麻烦事儿旁人想躲还来不及。”
“可你顾玉尘却一定不是想躲的那批人。”盖青一语点破,的确,且不说顾玉尘和李淳安的私谊,就算没有这层关系顾玉尘的性格也是那种敢为国家担当的性子。
其实这事儿说来也奇怪,自周之前大到各家权贵,小到平头百姓都对国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反正百姓可活,权贵能依旧富贵,是哪朝哪代关我何事?
只不过自周以来月泽国的兴起让中州有了对外的压力,周八百年,对外战争不断,涌现出无数忠君爱国之将领为世人传颂,更有被掠夺的边民历经几代波折只为还乡。
便是从那时起,在中州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便逐渐有了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周盛时更是创造出了万邦来朝的景象,那时的南洋诸国,百蛮之地,北境之民无不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