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结局(上)(1 / 2)
林文冲听完她的话,再难抑制心中的震撼,猛地站起了身来。
刘子业也满脸骇色,握着筷子的手轻轻颤抖了一下,朝着谢珍投去了不可置信的目光。
谢珍被两人反常的举动吓得心里咯噔一下,忙将饭菜咽下,紧张地问道:“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件事……”刘子业长子刘喻棠目光微闪。
谢珍急忙追问,“什么?”
刘喻棠看了刘子业一眼,见他并无阻拦之意,压低声音说道:“早些年我与朋友吃酒时曾听人提及过一个案子,正与你所说的差不多。”
“什么案子?”谢珍心里都快急死了。
见她着急,刘喻棠也没再兜圈子,声音再次压低了几分,“军饷丢失案!”
谢珍猛然倒抽了口凉气,只觉头皮有些发麻。
朝廷每年派发的军饷可不是一笔小钱,可以用数以万计来形容,若真与此事有关,那宋家一案查起来可有麻烦了。
“那案子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对于经过并不清楚,只是后来偶然听人提过一嘴,当时我向那人细问过程,那人闪烁其词不愿细说,我便也没多问。”刘喻棠低声说完,朝一旁的刘子业看了过去,“这事我爹应当知晓。”
刘子业点点头,这案子在当年牵扯极大,凡是与军饷案有关的官员从上到下都被屠杀殆尽,为了维护天家颜面,避免造成军营内部惶恐,所以这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谢珍一个农家出身的女子更是无从得知,而她居然能从卦象中触摸朝廷秘辛,由此不难看出她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一身相卜之术堪称登峰造极。
刘子业心中对谢珍的评价极高,他勉强平复了内心的震惊后,慢慢给谢珍和刘喻棠讲起了那桩鲜为人知的过往。
“那个案子发生在八年前,当时国库空虚,光军饷就掏干了大半国库,为了保证军饷安全,皇上特命当时的大将裴元琅暗中护送,当押运军饷的队伍行至昭阳关停步休整时,有人发现军饷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箱箱石头!”
“暗中护送的裴元琅得知此事后立马回京禀报皇上,那时边关战事正值火热之际,若军饷丢失一事传入军营势必会引起内乱,皇上当即另拨银两上路,同时让裴将军密查此事。”
“裴将军暗中调查半月有余始终未有结果,皇上震怒之下,上到裴将军下到押运士兵足足上百人全被冠以贪污之罪斩首。”
“为了避免此事传出去引起内乱,再加上皇上几番让知晓此事的官员管好嘴,因此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
林文冲点点头,慢慢坐回了凳子上。
“那你是如何得知的?”谢珍朝他看了一眼。
林文冲默然片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低声道:“实不相瞒,我如今正受命暗中调查此事。”
平白无故丢了那么多银子,这要是换做普通人估计能活活郁闷死。
老皇帝多年后重新调查此事,也是正常,毕竟就算钱丢了好歹也要弄清楚是怎么丢的。
“那查得如何了?”谢珍好奇开口。
林文冲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反而问道:“你觉得如何?”
“这件事,不用看你面相我都能猜到结果,跟军饷案有关的人都在八年前被杀绝了,怎么查?难啊!”
林文冲苦笑一声,“是啊,难!太难了!这案子我接受近一年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皇上给我的期限是一年,若我再查不出线索,我这个指挥使怕是也要当到头了。”
谢珍听出了他话语中的卖惨之意,哈哈一笑,说道:“这事也不是没有转机。”
“如何?”林文冲眼神一亮。
“眼下就是转机!”谢珍勾了勾嘴角,“两案并查、大胆猜想、多线进行,这是我给你的建议。”
林文冲当即放低了姿态,摆出洗耳恭听的模样,“还请嫂子赐教。”
刘子业和刘喻棠也来了兴趣,都想听听她有何见解,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谢珍没有急着开口,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后方才慢慢道:“两案并查中的两案指的是军饷案和宋家案,若我分析得没错,这两个案子乃同一人所为,只要其中一个案子有了线索,就能剥丝抽茧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倒不难理解,林文冲很快点点头,“那何为大胆猜想,多线进行?”
“所谓大胆猜想,就是大胆地去想象幕后之人做这些事的原因,宋家案自不必多说,那人之所以陷害宋家为的就是杀人灭口,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