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商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2 / 2)
“冯阁老所言极是,空有好的政策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是一纸空文!”
上首的朱存极对于冯师孔的话颇为赞同,点了点头继续说到,“今日咱们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今我秦王府初立,于钱粮赋税这一块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诸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说完他便止了声,对于赋税这块,历朝历代都是抓得严实,毕竟这可是朝廷的命脉所在。
对于朱存极的话下面的众人再度陷入沉思之中,整个大殿除了外面不停传来的风声再无其他声响。
“诸位爱卿尽管开口,咱们畅所欲言,不要怕说错话本王也不会因此降罪你们,只要是为国为民,但说无妨!”
见众人接着沉默不语,朱存极继续开口。
“这……”
闻言下面的一众大臣并没有马上开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不想开口畅谈,而是这项举措事关重大,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所有人都在心中思考对策,亦或是组织语言,想着该如何说才能在朱辅焕父子面前留下一个能臣干将的印象,毕竟秦王府新立,而且是最有可能取当前朝廷而代之的存在。
他们这些人现在虽然都在秦王府任职,可是职务有高有低,今日如果抓住机会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启禀王爷、殿下,若是不嫌弃微臣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思虑许久,简仁瑞第一个开口,“微臣之前任平凉知府时,每年最为头疼的便是税赋收缴之时,一旦征缴达不到朝廷规定的税额,我们这些办事的官员难免落个办事不利的下场!”
“轻者朝廷发文训责,重则罢官入狱,是以很多官员为了自身仕途着想,不得不将困难转嫁给老百姓,即使老百姓们已经穷困潦倒难以为继,依旧不得不对他们课以重税!”
“税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需要解决的难题,为官者既希望收税以充实国库,又不希望对老百姓施以重税,可不对老百姓加征,又无法满足国库的需求!”
“依微臣看,咱们秦王府举起天下大义之旗帜,值此关键时刻,在咱们还未站稳脚跟之前,万不可对天下百姓施以重税,否则极易失去民心,使当前一片大好的形势毁于一旦!”
很显然,他并不希望朱辅焕父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对老百姓挥起屠刀,不然秦王倒下他们这些归顺的臣子也不会有好下场,焉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臣附议!”
简仁瑞话音刚落,一旁的原西安知府陈其赤出列,“王爷,眼下咱们秦王府统治的范围包含关中及其附近的州府历年来关中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颗粒不收的年景比比皆是!”
“若是现在对他们加征重税,势必会引得民怨沸腾,如此一来咱们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便会因为内部的不稳定而土崩瓦解!”
“到那时,不用朝廷出手,仅凭李闯也能轻松将咱们覆灭,是以臣认为不管是加税也好改革税法也罢,都不宜在这个时候进行……”
“臣等附议……”
陈其赤话音未落,其身后便响起一片附议的声音。
这些人都是人精,大多知道现在的他们与秦王府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以他们自然不会赞成在这种关键时刻去自毁长城。
“可是……如果不加征税赋,秦王府这偌大的开支又从何而来呢?”
虽然大家都不想加税弄得民怨四起,可是秦王府如今担当大任,不说王府的开支以及各州府大小官员的俸禄,单单是军队的开支用度就可以将秦王府拖垮。
“这……”
此话一出,众人又陷入沉思之中。
是啊,如果不对老百姓加征赋税,又何来的钱财去支撑整个关中军政庞大的开支。
自秦王府接手关中这一个月以来,他们这些为官者终于领到了实打实的俸禄,如果秦王府财政捉襟见肘,那么也意味着他们又要过回以前那种俸禄都领不到的日子。
“嗯……回王爷、殿下,如今正是秦王府这艘大船扬帆起航的时候,大家不妨勒紧裤腰带,只要渡过眼前的难关日后的日子定然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朱辅焕父子任命的第一个内阁阁臣,冯师孔自然要站出来为他们分忧。
“臣以为如今虽然不能向百姓加征赋税,却可以减少官员的俸禄,亦或是裁撤掉一些多余的办事人员,以达到精简衙门节约开支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将城里的富商们召集起来,发动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为关中的稳定出一份力,想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知道这一点建议还不如不建议的好,冯师孔也只能硬着头皮提出来。
之前孙传庭求爷爷告奶奶去找那些富商募捐的事他不是没听说,只是他认为此一时彼一时,万一有人想攀附秦王府的大腿,说不定真能从那些商人手上获取到一定的助益。
“节衣缩食固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冯师孔的建议朱辅焕摇了摇头,显然是觉得这个提议不好,“朝廷年年都提议节俭,崇祯皇帝也付诸实际,将自己及宫中开支用度一减再减,可是这与朝廷庞大的开支比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
“再者你刚才说的从商人身上寻求突破口,让他们对咱们施以援手,这条也是行不通的!”
想到崇祯跟大臣哭诉让他们以及京城里的富商捐钱抵抗李自成的进攻,最终结果寥寥,讽刺的是,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那些人的身上收刮出白银就近七千两。
想到这里,他一声冷哼,“自古商人重利,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们就像一只貔貅——只进不出,要想让他们白白出钱,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