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2)
超过语言故 乃名为实义
是义应随行 随行无所有
以行止息故 乃名为实义
于真实义中 不行以为行
斯则不退转 不舍于甲胄
随顺大甲胄 大乘及大道
趣于安乐处 利益诸众生
此诸安隐法 我今为汝说
汝当随义行 能断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 乘已当发趣
速诣大菩提 现证无上觉
于此最上乘 不乘为速乘
于道于甲胄 其义亦如是
于此无上法 精勤修习者
彼诸众生等 为佛之护念
于后怖畏时 汝当开此法
广为诸众生 而作利益者
于后怖畏时 若能开此法
所生无上福 其数不可量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所被甲胄名曰大胜。亦名无边胜。亦名大庄严。所乘之乘名曰大商。亦名无边光。亦名妙庄严。所行之道名曰无量庄严资粮。亦名无量方便资粮。以是道故。诸善丈夫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无边慧。乃往古昔过无量劫。复倍是数有佛出世。号栴檀香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电光国名光明。时彼刹土地平如掌。无诸杂秽瓦砾荆棘。黄金白银而为沙聚。行列国界睹者欣悦。时四天下其洲皆广二亿由旬。一一洲中复有四万八千大城。其城一一广十由旬长二十由旬。垣墙周回严丽峻极。一一城有八俱胝人止住其中。十千聚落一千园苑。围绕庄严。而此国界。复有种种花树果树香树衣树上味之树及金刚树间错庄饰。池沼泉流涯岸端直。八功德水盈满其中。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杂色辉映靡不周遍。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寿六十八俱胝那由他岁。复有六十俱胝那由他诸声闻众以为眷属。彼时人民颜貌端正安隐快乐。薄贪嗔痴易可开示。以少劝化而能遍知诸法性相。无边慧。复于彼时有转轮王。名一切义成。七宝具足四天归化。彼阎浮洲有一大城。其城纵广四十由旬。人民炽盛安隐丰乐。宫城之内广五由旬。间以七宝而为庄饰。妙多罗树垂诸铃铎。真金罗网弥覆其上。王之正殿纯绀琉璃。广一由旬四面千柱。其殿之上复有千楼。高峻严丽众宝装饰。于其殿前有大香池周环澄澈。其傍复有十六香光小池。七宝所成布列围绕。一一池间流渠激注。出妙音声如奏众乐。一一小池有八阶道。香光大池三十二道。一一阶道纯金所成。宝树行列宝网弥覆。上妙香气遍满城中。故号彼池名曰香光。
无边慧。彼转轮王有四夫人。一名无边音。二名贤善音。三名众妙音。四名鹅王音。一一夫人各有二子。一名不空胜。二名贤胜。三名龙胜。四名胜音。五名妙音。六名梵音。七名胜云。八名云音。婇女六亿诸子十千。尔时彼王于内宫中。与其眷属娱乐嬉戏。忽于空中见一如来妙色之身。时彼如来即告王言。大王应被无上甲胄乘无上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授诸众生智慧之药。勿得贪着人天五欲。此大甲胄而能摄受无上安乐。此无上乘而能诱入无上园苑。入此中者不复退还。一切人天种种诸欲。皆是无常变坏之法。势不久住须臾磨灭。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闻此说已于彼如来而白言曰。其谁能示斯大甲胄如彼甲胄。而严被之。其谁能示斯之大乘。如彼大乘而乘御之。其谁能示斯之大道如彼大道而发趣之。时彼如来告一切义成大王言。大王当知。有栴檀香光明如来。王应诣彼。当为大王演说斯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趣于大道。时彼如来如是说已欻然不现。
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睹斯事已悚栗毛竖发希有心便生怖畏。不乐人天种种欲乐。厌舍一切诸行有为。求大甲胄大乘大道。即与八子及四夫人并余诸子婇女侍从俱。往诣彼栴檀香光明如来所。既到彼已与其眷属恭敬作礼稽首佛足。即以一百檀卢那七宝杂花。散于如来应正遍知。复以无量支婆罗。奉献如来及声闻众。复以一切安乐资具。满十千岁而供养之。从是以后弃舍王位与其眷属。于栴檀香光明如来法中出家。无边慧。时彼栴檀香光明如来。知一切义成比丘及其眷属至乐之心。便为开示甲胄庄严大乘庄严。彼既闻已发坚固心。为深法故尽其躯命。端坐思惟精勤无退。常近如来。而于世间一切诸欲得无动念。
无边慧。时彼如来。问一切义成比丘言。善男子。汝于今时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以是道故而能成就一切智智无等等智。汝当如理精勤修习。彼一切义成比丘白栴檀香光明如来言。世尊。我于今时乃不见有名甲胄法。亦不见有能被甲胄者。亦不见有被甲所从。亦不见有被甲之处。世尊。我不见有名乘之法。亦不见有乘大乘者。亦不见有乘之所从。亦不见有乘大乘处。世尊。我不见有名道之法。亦复不见由此道故已发趣者。今发趣者。亦不见有道之所从。亦不见有道之处所。世尊。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远若近若去来今无得无见。如我今者作是观时。实无少法而可亲近而可证者。若我无证。世尊。宁当而问我言。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如我等比于法修行。唯有如来乃能了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无边慧。彼一切义成比丘于如来前作是说时。与其眷属便得菩萨无生法忍。得法忍故皆不退转。尔时栴檀香光明如来悉为授记。过五百阿僧只劫。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闻授记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即以偈颂赞如来曰。
无量大名称 挺特如山王
世尊一切智 能演诸功德
佛眼悉明见 犹如日照临
尊严大会中 我礼如来足
无量德资粮 佛智已圆满
我等亦当得 世尊无上智
无上大光明 普照于人天
开示诸法藏 无边功德海
智慧常无失 正觉离烦恼
慧光大精进 我礼深功德
大龙大庄严 众相以严身
安住如须弥 御众无伦匹
能为世导师 映蔽人天众
演说无所畏 我礼胜丈夫
世尊大牟尼 无边功德海
能开我法眼 令我被甲胄
然我一切时 为乘大乘者
常于此胜道 发趣更无余
牟尼勇猛尊 觉知一切法
世无有过者 我等咸归命
无边慧。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说此法时。成熟无量无数众生。一切义成比丘从是已后。与其眷属供养承事无量无数诸佛世尊。过五百阿僧只劫。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超无边境界王如来。彼佛刹土。所有功德广长之相。亦如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光明世界无有异也。诸声闻众其数无量。王之夫人诸子眷属。亦过五百阿僧只劫。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此道中。持大法炬作大法明。放大法光建大法幢。击大法鼓乘大法船。以摄大法而发趣之。善丈夫戏而游戏之。霔以法雨润于众生。皆令欢喜。精勤勇进。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时得法光明。以光明故能见一切诸法缘起。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不于色中而见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于识中而见于识。异识缘起。了知识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但属众缘见缘和合。众缘亦空无相无起。作是见时。不于眼中而见于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不于意中而见于意。异意缘起。了知意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乃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不于少法见有少法。异缘而起属众因缘。自性无相。自性无起。缘性亦空无相无起。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观察缘起。作是观已能以智慧。于缘起中证真实际。以斯一切法光明故。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乃至一切诸佛之法。速得圆满。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畏者 如是能安住
作大法光明 妙智而发趣
建于大法幢 此幢无有上
一切佛法中 正念而发趣
智慧善游戏 法施诸众生
霔于大法雨 无畏而发趣
以法润众生 皆令得欢喜
以是诸菩萨 妙善而发趣
如是诸菩萨 得大法光明
能于正法中 勇猛善安住
由是法光明 了知一切法
以众缘故起 一切无坚实
诸法自性空 自性无有相
自性无有生 自性无有体
诸法以众缘 和合而共起
众缘和合故 自性无所有
菩萨能观察 了众缘亦空
众缘自性空 自性无有相
亦无有生起 亦非有所作
如是观察者 于法勤修习
诸起无体故 众缘亦非缘
如是如理观 能知一切法
观诸色受想 行识亦如是
皆以众因缘 由斯诸蕴起
诸蕴无有实 自性本来空
性空故无相 一切无所起
诸蕴远离相 离相则无生
无生则无灭 诸蕴如是相
无相妄有相 彼相从何有
诸法无体故 斯蕴亦无性
界处亦如是 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 无相无有体
一切诸法中 法体不可得
了知一切法 名义思惟者
欲色无色界 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 无相亦无体
观此能观智 何能知彼境
此智及彼境 自性常远离
所起及众缘 此二俱无作
能作如是知 斯为真实相
无相以相说 菩萨由斯入
而亦不分别 若相及无相
如斯善智者 能见真实相
于诸法界中 不作少法相
若法及法界 此二俱无相
诸法远离相 说名为法界
说名法界者 无界无非界
虽名为法界 然实不可得
思惟此义时 不念不可得
离诸分别故 获大法光明
诸法无性故 光明亦无性
由斯观察故 复得法光明
不见能观智 斯见亦不见
见法虚妄故 说此名为观
光明不思议 无边无有量
见诸法皆空 说名不分别
若法有诸相 常无证入者
闻斯净法音 应生大欢喜
若法无有生 常无分别者
闻斯净法音 寂然获安乐
若后末世时 闻斯无上法
应说彼众生 久集诸功德
若后末世时 闻斯无上法
当于此法中 以速而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