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永不陷落之城(2 / 2)
其大致位置,也就是在后世辽朝的辽都上京临潢府的西面。
顿了一下,程玄又道:“对了,耶律阿保机既然做了坚壁清野的决策,那沿途部落咱们也别下狠手了,以招抚为主。把娆疆人生产的丝绸衣物赏赐给他们的头领,另外把他们部落豪酋的子侄征召入伍,为从马直军士。另外,还要强行迁徙他们的一半人口跟着大军走。”
“遵命!”
程玄这次出征,虽然战兵只有三万,但后方却有二十万辅兵。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运送物资。
若是阿保机在西边草原留有斥候,就应该能看到源源不断的骆驼正在行军。
这些都是动员起来的河陇河套诸部贡献的,他们驱赶着骆驼,携带着粮草器械、甚至一小部分丝绸,拼命地往前方送。
其实程玄这次打的就是国力消耗战,为此他都动员了二十万头骆驼。
没办法,体量实在是太大了。
要不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商队也需要不少骆驼,程玄甚至还能再发动二十万头骆驼!
程玄这么富,是有原因的。他收拢吐蕃、回鹘诸部,基本上没经过多少大战,也没有消耗国力的鏖战,全靠“神迹”来收服。
这就导致牲畜根本没损耗多少。
且不说别的,光是甘州回鹘程玄就缴获了两百万头牲畜,更别说吐蕃、党项、吐谷浑等诸部了。
主要是程玄占据的地方的确很盛产牲畜。
历史上辽夏战争时期,西夏人都已经坚壁清野了,辽国大军到最后居然还能通过劫掠,俘获二十万骆驼、百万头牲畜。程玄如今的掌控之地乃是威力加强版的西夏,搞出二十万骆驼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当然,除了骆驼之外,还有大批车马。
车马上,装载了数万男女老少,此外还有很少的财货和牲畜。
这些人毫无疑问就是草原行军的必经路线中的阴山鞑靼、吐谷浑、西奚等诸部部落。
程玄并没有把他们完全带走,只是拉走差不多二分之一的民众而已。
留在草原的,差不多有六千户,两万人左右。
至于拉走的,大约也有六千户、两万人左右,这次是拉往一个并不存在的城市。
柔州!
之所以是柔州,自然是因为北魏六镇的柔玄镇。
准确来说是柔玄镇,以及抚冥镇二镇旧地。
程玄打算在这附近安置一州,以此作为据点,来跟契丹人打持久战。
这个地方其实很不错,北面的草原,是阴山鞑靼的牧场,此外还有多条河流,可以小范围农耕,种植一些小麦是没问题的。
只要在此设城,作为粮草周转的集散地,程玄可以直接跟契丹人耗!
耗到契丹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过这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可能得罪李克用。
因为阴山的鞑靼人,跟沙陀朱邪氏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朱邪氏就是李克用原先的姓氏。
李克用的爹李国昌,原名就是朱邪赤心。
昔日李克用父子尚未起势之前,被唐朝廷列为逆贼,被招讨使李琢会同幽州李可举、云州赫连铎联军击败,也是躲到了鞑靼部落才得以存活下来。
但现在李克用都已经不问晋国政事,全权交给通文馆圣主李嗣源了,程玄可以随便做这件事。
“本汗要在这里设立永不陷落之城!”
程玄用鞑靼、吐谷浑、回鹘、吐蕃、以及汉人的多种语言说罢,抬手间一座城池凭空出现在昔日北魏的柔玄镇、抚冥镇二镇旧地。
这座城池,其实是程玄曾经抽到的襄阳城。
这种神乎其技的场面,再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伏在地,他们没有程玄的命令都不敢随意抬头。
程玄低头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众多豪酋,目光不禁放在了其中一人身上。
“李仁颜,本王打算让你来做这个柔州节度使。希望你能像伱的父亲的名字一样,忠诚本汗!”
李仁颜闻言不禁抬头,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是党项人,本姓拓跋氏,李思忠之子。
李思忠,其实就是李思恭的弟弟,曾阵亡于镇压黄巢的战争之中。
李思恭投降程玄后,他原本是以质子的身份加入从马直,虽然屡立战功,但终究还是质子。
不料此刻程玄居然直接赐予了他节度使之职!
“李仁颜愿为肃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程玄淡淡道:“柔州位于阴山附近,你身为节度使,当与阴山诸部豪酋搞好关系,组建阴山行营,为阴山直。另外,记得把城门的牌匾换一下,柔州城乃永不陷落之城,只要你能守住柔州城不失,拓跋氏可永镇柔州,世袭罔替。”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