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你也不想李思恭死在陇右吧(2 / 2)
李思恭伸手迅速抹了抹额头的汗珠,颤声道:“谢肃王不杀之恩。”
程玄继续道:“你既然想要耕地,那本王就给你耕地,秦州以西的河渭等州,有着大片良田土地,你带上一万户党项人,到那里定居吧。”
程玄的意思,自然就是分而治之。
让李思恭带一部分党项人去河渭之地后,他就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因为在那里,程玄的民心很足。李思恭就算想搞事情,根本都不用汉人动手,吐蕃人、以及回鹘人第一个就要把他拿下。
至于尚未迁走的河套地区的党项人,群龙无首,则可慢慢蚕食,为他所用。
此话一出,李思恭不禁喉咙微动,咽了咽并不存在的口水。
他还说话,但程玄很清楚他心中想的什么。
“你不用怕,本王并不是故意分化你们党项,而是河渭等州确实有大片的可供耕作的土地。你到了那里后就知道了,只要你别萌生什么坏心思,你们党项人是绝对可以足衣足食的。对了,你把白敬立留下,别带走,此人是个人才,本王要用。”
李思恭心中虽然满是忐忑,但此刻他却只能叩头拜谢。
“谢肃王!”
......
李思恭带着一万户党项人,在一些从马直士兵的看护下,逐渐移民陇右了。
而程玄,也见到了李思恭的心腹之臣白敬立。
白敬立是个汉人。
事实上李思恭的手下有很多汉人,毕竟他占据的地方是大唐的藩镇,本人也被皇帝赐姓为李。
宋仁宗时,枢密副使富弼曾奏言: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简单来说,拓跋氏手底下除了党项之外,其余大多数都是汉人。
程玄接纳了李思恭的降军后,发现这里将近一半的人都是汉族。
他们或为幕僚,或是军将,或为士卒。
这也是为什么程玄要把李思恭及一万户党项人迁徙到陇右的原因。
李思恭以及一万户党项人一旦被迁走,再从南方各镇迁徙一点户口过来,这河套地区的汉人就又占了上风。
程玄让李思恭留下的白敬立,他不但是个汉人,而且据说还是秦将白起之后。
昔年白起被赐死于杜邮后,子孙沦落,一部分人随太子扶苏筑长城,从此定居塞上。自有唐洎九世,世世皆为夏州之武官,传至白敬立。
关于白敬立的身世真假,程玄并不知道,毕竟只是当地传言。
程玄只知道他是个人才,行军打仗方面的才能程玄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白敬立在农事方面的才能。
此人在李思恭身边的地位也极高,侍从顾问,传呼号令,曾被喻为“蜀先主得孔明”!
之所以会这样,那自然是因为他们的生死之交。
李思恭是因为破黄巢有功才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的,甚至昔日与程玄的叔父程宗楚是战友、盟友。
昔日,白敬立在征讨黄巢时,曾被黄巢大军围困,是李思恭轻骑破围,这才救出白敬立。
后来,李思恭驻军鄜州时,夜遇暴雨,幸亏白敬立惊醒呼叫左右,才使李思恭及其军队脱难。
如此守望相助的一队君臣,程玄只能用一个方法来降服白敬立。
那就是用李思恭,来胁迫白敬立。
他们不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吗?
那程玄直接拿“刘备”的生死安全,来威胁“诸葛亮”不就行了?
“白敬立,你也不想李思恭死在陇右吧?”
听到程玄这话,李思恭顿时愣在了那里。
程玄继续道:“我知道你是个很有才的人,我要你在河套地区编户成册,开垦农田,广种谷物,修葺沟渠水塘。你若把河套治理得好了,不但李思恭不用死,你也能当上宰相。”
程玄的话十分心直口快,也毫不遮掩。
说实话白敬立也并不排斥为程玄做事,毕竟同为汉人。
他深呼了一口气,便拱手道:“愿为肃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