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夜袭(1 / 2)
酒过三巡,推杯换盏间郭松龄一直都是泪眼哗啦,感激之词就没停过。
旁边的李景林和郭松龄向来关系莫逆,对于郭松龄的遭遇也是唏嘘不已,自己虽然也是被其牵连才下野,实际上他没有丝毫埋怨过对方。
反倒是因为遇见了秦海,让其对世俗之争没了太多执着,反而每天坚持不懈的练剑,以期能够在有生之年达到秦海大宗师的境界,哪怕剑气无法伤人,他也能心满意足。
郭松龄捡了一条命,和李景林一起时经常复盘曾经的过往,前半生的一点一滴,每次抉择,都剖析了无数次。
也因为长时间的审视过往,郭松龄的性格和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傲气荡然无存,整个人给人的感觉除了沧桑,还有一些迷茫。
他和李景林不一样,李景林醉心剑道武学,他则是个专业军人,以前的思想和想法经过实践后发现走不通,内心实际上是失望的,对这个时代失望,对那些掌权者失望,对自己更失望。
喝着酒,郭松龄两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和迷茫。
秦海也不再故作神秘,至于大道理丝毫不提,只说目前要做的,是把老毛子控制的蒙古抢回来,满清都没有丢的领土,不能在他们这代人手里弄丢。
至于接下来的南北之争,秦海盖棺定论说肯定是南北赢,而且就在一两年之后就可以实现表面上的政权统一。
对于秦海的做法,两人自然是支持的,蒙古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到洋人手里。
不过郭松龄对此还是提出了疑问,他想知道秦海以一己之力抢回蒙古,除了民族大义,还有什么原因。
喝了一口酒,秦海笑着沉吟了好一会儿,郭松龄的性格转变了很多,仍旧是一个有信仰而且很顽固的人。
如果秦海不能将其完全说服,他的心里就算感激秦海的救命之恩,未来也有可能做出我行我素的事情。
为了打消郭松龄的顾虑,彻底的与其坦诚相待,秦海放下酒碗,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松岭老哥是想搞清楚我的立场吧?”
被秦海说破,郭松龄有些汗颜,不过以他的直性子也没遮遮掩掩,很是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不瞒你说,我现在都有些自我怀疑,甚至是迷茫,就算你想自立为王,我也毫不意外,我只是不明白,你是神医是江湖中人,怎么会想着...”
郭松龄的话没说完,秦海却明白他的意思,从二柜那里接过一支烟放在鼻子下方嗅了嗅,很痛快的回答道:“因为我不看好南边的政权,他们无法带领华夏摆脱当下被欺凌的现状,反而会因为自私和贪腐,让本就贫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破败,我是支持先生遗志的,但不会完全按照先生的遗志去做事,我有我独立的思想,我不站先有的任何一方,只站在整个民族一方,我的思想,简单一句话来讲,抚神州之将倾,助民族之崛起,造汉唐之盛世,扬华夏之国威!”
“好一个造汉唐之盛世,扬华夏之国威,你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做为军人,就应该以驱除鞑虏复我华夏为人生信条,我最痛恨的就是党派之争,都为了争权夺利,忘掉了身为华夏人该做的事情,东家,不管你是行霸道,还是其他,只要是对付洋人,复我山河,我郭松龄的命就是你的,若有违背,天诛九族。”
颇有大侠风范的李景林听的也是热血沸腾,他是真没想到,秦海居然是这种拥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的人物,之前还以为秦海只是江湖中难得的奇人,现在才发现秦海之志向是何等霸气,光是那句荡气回肠的话,就足够他连浮三大白。
“所以,东家,你是想以一己之力对付所有人吗?”干掉一碗酒的郭松龄快意道。
秦海小酌了一口酒,摇了摇头:“你们二人在奉系都是位高权重的统帅,虚的我不多说,这里给你们说几件事,你们且记住今日我所说的话,他日若是得以印证,我希望你们可以竭尽全力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