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朕封你为后,好吗(1 / 2)
第65章 朕封你为后,好吗
朱瑁一夜未眠。
先帝伸出两根手指的模样,一直在他眼前晃。
他闭上眼,那两根手指似乎戳到他心里。
天启二十六年的那场巫蛊之祸。
自二哥朱珝一家逐出皇籍,被流放后,父皇已经十多年没有提及此事了。就好像二哥这个人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父皇为何在断气之前忽然想起二哥呢?
难道父皇真的心有悔意吗?
他记得,天启二十六年的时候,意和还未进宫,周镜央与意和的关系、与他的关系,尚还融洽。周镜央曾经无意中跟他说过:“二皇子不除,我等永无出路。”
天启二十六年的周镜央,早已诞下皇子,深得先帝宠爱,被封为“镜嫔”了。
那场巫蛊之祸,跟周镜央到底有没有关系?
当年的周镜央只有双十年华,真的有如此大的胆量,如此狠的手腕吗?
二哥为人,从小便跋扈嚣张,而乏于心机。他仗着父皇的眷爱、仗着出身高贵,总以为东宫之位非他莫属。这样一来,被周镜央算计也并非没有可能。
盛夏,晚风吹进殿内。
朱瑁躺下,又起身。起身,又躺下。
天上的繁星忽明忽灭。
如果二哥真的是被陷害的……
二哥曾是炙手可热的皇子,礼法上名正言顺的“储君”。他若是清白的,那自己……
记得,二哥被流放的第六个年头,有人向父皇禀报,二哥在黔州石场搬运石头的时候,掉下了深渊,差役四下搜寻,没有找到尸首。黔州山谷野兽纷杂,被豺狼叼走,也未可知。父皇沉默了一会儿,没有接话。众人看他不提,也都不敢再提。此事算是掀过去了。
二哥究竟还在不在人世?
朱瑁的心里,乱糟糟的。
卯时,上了朝。
刑部尚书回禀,但凡京中所有府邸,包括公门侯府、文武官员府邸,通通都搜了,一无所获。
端亲王问道:“陛下,太常所卜的安葬吉日已定,要改吗?所有的皇亲,仪仗队,已聚集在正乾门。”
朱瑁想了想:“大行皇帝灵柩,今日如期下葬。”
众臣齐声道了声:“是。”
京兆府尹道:“陛下,昨夜,差役全城搜查。今日寅时,城中突现妖书,如雪花般散在京西,上写陛下德行有亏,故而,初初继位,圣母陵寝便遭大祸。此乃天怒人怨。还写……”
他看了一眼龙椅上的朱瑁,怯怯缩缩的,不敢再说下去。
朱瑁的面孔冒着寒气:“说。”
京兆府尹跪下来:“妖书上写,陛下身为皇子之时,曾为了储位,屠戮兄长……”
“一派胡言!朕承先帝之命,继位河山,何来这些妖邪之说!”朱瑁一声厉喝,下面跪倒一片。
京兆府尹叩头道:“臣已命人将所有妖书焚毁。并逮捕了京西数十名士子。臣揣测,多半是潦倒文人,以此哗众取宠。”
“糊涂!把那些士子都放了。朕问心无愧,不必如此!”
“是,是,是。”
朱瑁挥挥手,众臣都退出殿外。
唯有端亲王留了下来。
朱瑁道:“皇叔,自父皇驾崩,朝野多事。朕,当真是心劳意攘。”
端亲王道:“陛下,当此时,您该大行仁政,让百姓们看到您的心胸。譬如,先帝在时,曾治罪的皇族,您不妨赦免他们的罪。如此,闲言定会休止。”
朱瑁凝眉不语。
端亲王连忙跪下:“臣多言了。”
朱瑁起身,搀起端亲王:“皇叔乃是为朕思量,为皇家思量,朕明白。”
丧乐响彻云霄。
朱瑁与端亲王站在前头。七十二人抬棺。皇族与官员们随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往皇陵。
皇陵。
史太后的遗体竟又安然出现在灵棺中。
昨夜搜了一夜,没有找到,突然又好端端地回来了。
仿佛这只是一场闹剧。
陵寝不曾发生什么。
朱瑁问道:“是谁最先发现太后归棺的?”
工部官员道:“是皇陵中一个叫作吴大兴的差役。”
朱瑁低声吩咐刑部尚书:“去查查这个人的底细。务必详尽。”
说完,朱瑁不动声色地主持丧仪。
史太后终是顺遂地移了棺,与先帝“死同穴”。
忙碌一整日,合葬事毕。
到晚间,回宫。
方听医官说,德妃娘娘有喜了。
这是朱瑁的第一个孩子。
众人纷纷跪下:“恭喜陛下,陛下万年。”
朱瑁却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