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君王的恩宠(2 / 2)
他一脸的焦急:“母妃,您还好吗?”
这个傻儿子啊。
为着他贪玩爬树,周镜央还曾打过他几巴掌。现时,却只有他爬树来看她,问她好不好。
周镜央道:“珩儿,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你好好儿在尚书房念书,你父皇才会欢喜。”
淮王“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母妃,我,我,我就是担心您……母妃,我去求父皇,求父皇宽恕您……母妃,儿去就藩,儿带您就藩,太子哥哥就会放过我们了。您别再跟太子哥哥争了。”
周镜央有些欣慰,又有些气恼:“糊涂东西,你去求情,倒越发让你父皇为难了。母妃在这里不是好好的吗?你一个男儿家,哭什么!没出息。让旁人瞧见了,笑话。你若有母妃一丁点儿的要强,母妃便放心多了。”
淮王摇摇头,从树上爬下,拼命地往文德殿跑。
“珩儿,珩儿——”
文德殿中。
梁帝批了半日的奏折,腰酸体乏。
他习惯地唤了声:“摆驾未央宫——”
话出口,才恍然想起,未央宫中已经没那个人了。
他越发觉得疲累,将头靠在椅背上。
老太监小心问道:“陛下,现时去哪儿?”
梁帝道:“朕就在这儿歇会儿,哪儿都不去。”
文德殿外头,淮王正要往里冲,小盒子拦着他,两人拉扯着。
梅川端着药碗,经过。
看了看淮王,又看了看他身边的小盒子。
数日不见,小盒子身上的衣裳比从前整洁了些,人也比从前稍许胖了些。好像有人暗中照顾他似的。
淮王终是挣脱了小盒子,冲到了里头。
“父皇!父皇!”
淮王跪行上前:“父皇,求求您饶了母妃吧……”
梁帝本就因着周镜央的事苦闷着,看到儿子,越发痛惜。
他看着淮王,一双老眼中,满是克制。
“珩儿,尚书房里,先生教的《孝道》一文,你可记得?”
淮王抬起头:“儿记得。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梁帝道:“还有一句,尤为重要。圣人曰,事父母几谏。若亲长犯了错,要劝谏,以免陷亲长于不义。珩儿,如今,你是个仁孝孩子,但你母妃确实犯了错。等她反省好了,父皇会宽恕她的。”
淮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东宫,清和院。
杨宝林握着小盒子的手,教他临卫军帖。
“卫军犹未平和,而哀劳,殊未得尽消息理,常以不宁。仆射得散力,甚慰!”
小盒子很快便临得很是逼真。
他看着杨宝林,笑了笑。
平日里,他脸上是鲜少有笑容的。
杨宝林唤鸿鹄给他端糕点来。
小盒子虽然还是有些拘谨,但比前几次来清和院的时候好多了。
门外,有小宫人报:“宝林,梅医官求见——”
杨宝林一愣,点了点头。
梅川走进来,奉上一盒丸药道:“微臣新近研制了一些养颜丸药,送予宝林,并各宫娘娘。”
杨宝林命鸿鹄接过,颔首:“有劳梅医官。”
梅川看着小盒子,面带惊诧,问道:“这个小太监应是淮王身边的人吧,怎么今日也到了此处?”
她猜得没错。
暗中照顾小盒子的人,是杨宝林。
杨宝林笑了笑:“我与这孩子,颇为投缘。宫中日子长,难以消磨,唤他来解解闷。”
事实上,她的哥哥杨令休,在几日前,已经查出了眉目。
内廷监掌事刘显,五年前,从京南一户姓孙的石匠家中带走一个孩子。
而那孙石匠的妻子,与周贵妃身边的贴身侍女银桃,是远亲。
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出自宫闱。
在宫外养了几年,又寻了个由头,带回宫。
梅川看着杨宝林的眼睛,道:“微臣猜到了宝林心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