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她要去救太子(1 / 2)
第37章 她要去救太子
《青史煮酒》有言:宣和太子朱瑁,天启二十七年,上率百官祭天神、宗社,立为东宫。同年,二十八星宿之白虎星衰微,上甚喜。天启三十年,上为其择光禄大夫杨晋之女杨令仪为太子妃。次年,太子妃薨逝。
此后,便没有太子娶妻的记载。
东宫内室空悬,太子孑然一身。
直到去岁,梁帝将杨晋的另一个刚到及笄之年的女儿杨令佩赏与他,他才不得不收下。给了“宝林”的位分。在东宫料理诸项琐碎内务、人情往来的事宜。
“东宫无子”,一直为人诟病。
梅川听了太子的话,迎月笑道:“殿下,若是意和在天有灵,一定希望您平安顺遂。杨宝林无过,望殿下珍惜。”
桌案上的一豆烛光照着太子的脸。
他道:“杨宝林,是父皇的人。放她在身边,不过是多个人监视我罢了。”
梅川道:“不管她是谁的人,既入了东宫,便是殿下的人。斯人已逝,殿下该往前看。此次,殿下出征剿匪,来日平安归来,还是为储位着想,早早诞下子嗣为宜。”
说完,梅川便匆匆离去。
走到东宫的庭院,她恍惚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站在檐下,打量着她。
那女子犹疑一会儿,还是叫住了她:“梅医官——”
梅川回头,见一个鹅蛋脸、睡凤眼的女子提灯向她走来。
睡凤眼,眼角整齐,漆黑藏神,平静内敛。
那女子穿着一身儿靛青色的宫装,无有环佩,只有发髻上的一支玉钗。
她客气地见了个礼:“梅医官,难为您想着爷。”
梅川曾在宫宴上遥遥见过她一面,知道她便是杨宝林。
她回了一礼:“杨宝林言重了,不过是医官应尽的本分。”
杨宝林道:“我进宫的日子虽浅,见到的事却不少。爷多灾多难,这东宫素来不太平。有道是,比金銮殿更凶险的地方,是东宫。比帝王更难做的,是太子。爷这回出征,便是如同被放在火上炙烤,吉凶未卜。宫里头许多人,巴望着爷出事。谁是真情,谁是假意,我冷眼瞧着,心里明白。梅医官,您做的并非本分,乃情分。您放心,您为着爷,等爷有了来日,必不负梅医官。我亦甘愿居梅医官之后。”
说完,她又将那三个字沉沉地重复了一遍:“您放心。”
她年纪尚轻,不过才十五六岁,说出的一番话,却老练持重。
她误会了梅川的意图,来给梅川吃“定心丸。”
梅川看着她,想着太子的话。
她不欲多做解释。
在这深深的宫墙中,梅川学会了讳莫如深,不置可否。
她道:“杨宝林莫要过于担忧。太子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归来。微臣乃宫中医官,理应以各位主子安危为计。”
梅川俯身,退下。
杨宝林在背后幽幽道:“梅医官不肯与我交心。也罢。爷好,比什么都好。”
梅川走远了,杨宝林犹提着灯站在原地。
风吹着她的衣袖。
夜来凉初透。
四月初七。
太子出征。
周旦随军一道出发。
本定了随行的三名军医,因赵医官吃坏了肚子,腹泻一晚,实是在榻上起不来身。医官署便添补了另一名经验老到的秦医官顶替。
西都各官员见储君与皇亲都来了,不敢怠慢,于城外三十里跪迎。
太子下令,免了一应宴饮诸事,一切从简。
刚安定下来,便要了土匪所处“傲峰山”的地形图,与各武将商讨战略。
周旦赶路疲乏,只想痛痛快快地歇息一番。太子命人催请了几次,不见他来,便作罢。
这厢,众人紧锣密鼓地筹备攻山。那厢,周旦命人叫了几个西都当红的歌舞乐姬,唱跳饮酒,好不快活。
太子虽未曾出征,但身为皇室子弟,自小在尚书房中,兵书乃必修课。加之身旁有武将点拨,当夜指挥偷袭,竟初得胜果。
奈何,那傲峰山地势甚险,易守难攻。想要再进一步,那土匪头子齐骉命人从山腰上推下许多大石。乱石阵下,官兵多有伤亡,太子不得不号令撤兵。
据说那齐骉早年曾中过秀才,腹中有点子文墨。他屡试不第,上山做了匪首。烧杀抢掠,淫人妻女,无恶不作。官兵来攻时,便据险固守,有恃无恐。
回到西都官邸,周旦所居的西厢房传来曲乐之声。
负了伤的武将气得直骂娘。
太子一声不吭。
他发现通往西厢房的回廊处,有纷杂的脚印。
那些脚印厚而宽大,不似女子的脚印。
倒像是功力深厚的习武之人。
当下,太子不动声色,回房安歇。
这个周旦,来到西都后,并不像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么沉迷歌舞。
他在用歌舞掩饰着什么。
翌日。
西都天降大雨。
傲峰山一角塌了方。
太子当即决定,趁乱出兵。
大清早,周旦尚在房中睡觉,马之问等人破门而入,架起周旦便往外走。
周旦睡眼惺忪道:“大胆,你们敢绑本官,本官可是淮王之亲舅,御口亲封的天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