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选李文忠吧(2 / 2)
李善长呵呵一声:“我还知道,宋濂致仕时,皇上送了意味深长的两句诗:“白下开樽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
这话就是委婉地告诉宋濂此后应该“迹应稀”。
也就是说让他不要再出现了。
安安稳稳活到死,永远不要在出来了。
可宋濂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的吗?”
陆仲亨:“怎么回的?”
李善长:“但宋濂似乎没有听出这层意思,他回应皇上:“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年都会回来,不光回来,我还要去找太子讨论政事。
我还要给我的儿子孙子安排位置。
我还要找胡惟庸拉拉家常。
此后果然每年到南京朝见一次,还写信给太子,以师父的身份给予指点。
皇上当时只是笑笑不说话。
依我看啊。
宋濂下台是迟早的事情。
他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乃讳迹焉”。
宋濂日后必然遭到清算。
所以你推不推他都是那样。
他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没能按照皇上希望的那样彻底归隐。
所以,宋濂倒台只是时间问题。
懂?”
陆仲亨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那既然宋濂不行,还有谁行?”
“对了,郑国公常茂如何?”
他是鄂国公常遇春之子,又身受陛下器重,同时还是太子的大舅哥。
而且他还是凤阳老营的主心骨。
这样的人简直是天赐良机。
最主要是他能镇住文武百官,只因为他老子的功劳。
李善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这个人不行,他若为相,我等就控制不住了。”
“这个人是一匹野马,和他老子一样,是个脱缰的野马,控制不住的。”
“他若为相,对你我非常不利。”
“你应该要想好。”
“不能让常茂为相。”
“再加上这家伙藏的深,让人摸不透。”
李善长对于那些他摸不透的人,通常很有戒心,哪怕这个人天天骂他,他都笑笑无妨。
可是一旦这个人让他摸不透。
就代表着新的敌人要出来了。
陆仲亨拍拍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你就说谁好了。”
“时间就快到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怎么办是好呢。”
李善长呵呵笑道:“有一个人,我觉得非常好。”
“谁。”
“曹国公李文忠。”
陆仲亨听到是他,立刻吓了一跳。
这家伙可是个狠人啊。
朱元璋是他的姐夫,在朱元璋儿时快要饿死的时候,还去他家过渡过一段时间。
到后来他的母亲,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全家都饿死了。
后来…
在封爵的开国六公中,他排名第四,仅次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
在明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
而且在所有功臣中,死后被追封王爵的,仅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