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联邦脑壳疼(1 / 2)
第139章 联邦脑壳疼
这个被吴用称之为“空天飞机”的模型非常精致,是航天公司那边的工程师根据他的要求做的。
之所以他没有亲自做,然后拿这个东西做视频要播放量升级,是因为他现在不用也不屑于那么做了。
正常来说“空天飞机”妥妥的是三级造物,因为现在人类最顶尖的团队也造不出来,所以他要用真家伙要播放量。
这样不仅自己能得到心灵满足,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三级升级”机会,要是看哪个东西不顺眼,就给它升三级。
所以现在只是外放一下消息,搞一个模型就可以了。
而就是这个模型,已经被网友们分析的底朝天了。
从模型来看,这架航天飞行器有两个舱,一个气闸舱和一个客舱。
飞行器的对接口在“头顶”上,有个向后滑动的舱盖,下边就是固定旋梯,这里也算是气闸舱。
其实这艘飞行器也可以算三舱结构,因为气闸舱更靠近机头的位置还有一个舱,是仪器设备舱,那里装了飞行器的自动飞控系统。
再往后“脖子”部分就是客舱了,里边可以乘坐8人。
由于这架飞行器是翼身融合的机身,不是圆柱形机身,不好在两侧开舷窗,所以都开在顶上,而且很大,跟观景窗似的。
就在座位的前上方舱壁上,乘客抬头就能看到。
因为只展出模型,没有什么说明介绍,所以不少能人根据作为的尺寸反推了飞行器尺寸、性能,以及它未来的一些可能用处。
其他的先不说,就凭借它的大舷窗,网友们也能猜出它未来肯定会搭载商业航班。
因为如果只是承接空间站运送任务的话,根本就用不到那么大的舷窗,小舷窗还更安全呢。
而且它有8个座位,现在的空间站根本就承载不了8名航天员,一般都是常驻3位,换班的时候才有临时6位。
哪怕未来联盟空间站拓展到二期工程,它的常驻航天员也只有6位。
所以肯定会有商业旅游航班,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全部用上8个座位,才需要大宣传来欣赏太空美景。
哪怕是自拍,大舷窗的景观效果也更好。
至于尺寸,是小于37米长的第一代航天飞机,大于不到10米长的第二代航天飞机,接近之前联邦那个缩比的“空天飞机”试验机x-33的20多米长。
不过造型更科幻一点。
既然尺寸像那个了,并且用的也是塞式引擎,估计性能也差不多。
当初x-33的设计起飞重量是131吨,效载荷能力只有1%~2%,大概也就是运载货物1~2吨左右的样子。
没办法,什么都不扔,带着一堆多余重量单级入轨的航天设备运载能力就是这样,跟优秀的分级火箭抛掉死重之后4%、5%有效载荷不能比。
就像比较出名的重型猎鹰火箭,它的起飞重量大约是1420吨,不回收状态时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64吨左右,荷载比达到了4.5%。
如果是同等重量的单级入轨飞行器,顶多就能运送28吨的货物。
就比如x-33的技术完全版“冒险之星”,它的尺寸膨胀到了40多米,起飞重量预估在1180吨,也就比重型猎鹰火箭的起飞重量少了240吨,可它的运载能力却只有22吨左右。
当然,x-33的机体是完全回收的,全程只消耗燃料。
而重型猎鹰火箭的60多吨运载能力是不回收的时候,如果回收的话运力会少一些。
并且它回收的时候也只回收一级火箭,会丢掉一些箭体。
不过吴老板这个空天飞机应该跟x-33有些不一样,因为x-33是需要塔架的垂直起飞,而吴老板这个有很大概率是在机场跑道上水平起飞。
如果航天器要想垂直飞起来,推力必须要比重量大,比如推力是10,重量是9才能飞起来。
但是两个值也是有限制的,有个合理范围,不能无限大。
要不然就会出现推力过大,早早把燃料烧完了,最终飞不到轨道,然后掉下来。
或者是出现燃料装多了,重量过大,推力推不动火箭,飞都飞不起来。
如果吴老板这个水平起飞的有翼飞行器就好多了,翅膀可以借助空气的升力,哪怕推力比重量小也没关系,照样可以起飞。
这台模型装了两台气尖引擎,它们的组合推力应该会超过起飞重量,但水平起飞的话肯定不会开全力,它的机翼可以借助空气升力,或许只要一些小推力都可以在跑道上起飞。
开始的推力小,燃料消耗的也少,等飞到高空再像常规火箭一样开全力飞,应该是可以的。
至于具体行不行,还得看之后的真机试飞。
不知道这个时间会是多长?
另一边,联盟网友们好奇,联邦官方也很好奇。
有一说一,现在联邦官方看到联盟的大新闻就感觉脑壳疼,尤其是新闻里还有升级科技公司参与的时候就更难受了。
联邦宇航局,一群专业人士正在紧急研判所有有关“升级科技空天飞机”的视频和资料,好确定它的真实性。
大统领办公室的主管正在屏幕里盯着他们,好第一时间把准确消息汇报给大统领。
“现在网络上的分析很多,我都看了,升级科技应该是真的打算建造空天飞行器,并且有90%的概率造出来!”
“确实,联盟那边现在也开启载人登月任务了,所以那些前置技术他们那边差不多都具备,如果再有搅局者升级科技参与,还是可以造出一台性能优越的空天飞行器的。”
“嗯,哪怕某些技术从经济上来说不怎么样,但从技术上来说,他们确实有可能造出一架性能良好的空天飞行器来。”
“对,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从各个工程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
“我们分析了它的气动外形,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不全面,但情况应该差不多,假设它的动力强劲,那么它确实可以自由的飞行在大气层内外。”
“我们这边也有自己的分析,它应该不是出于战略欺骗目的而制作的模型,应该是真的要造……”
多种渠道的专业分析都给出了相似的结论,只不过现在得到的直接认证信息太少,所以不能严谨的做100%确认判定。
如果那东西真的造出来了,对联邦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联邦之前刚宣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新航天计划,不仅要建设月球空间站和月球基地,还要在地球轨道上建设商业空间站,就是为了实际的给全世界的人展现联邦的强大。
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商业空间站的舱段会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现在的国际空间站都可以用相机直接拍到,等对接了商业舱段之后绝对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