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生物飞升的陆恒(2 / 2)
这么多天过去,化为已经帮助恒基生物提前建设好服务器中心,已经有大量服务器搬到了厂房中。
因为追求速度,服务器中心的楼房只有三层,不过都做了最好的防水隔热处理。
陆恒要在现实中,重新制造一个数据转化器。
比之前第二代基因编辑技术将DNA数据传递给生物芯片的要更加强大。
也比他目前用的USB生物信息转化器更复杂。
陆恒不用再管理副脑了,虚拟的自己可以管理这一切,因为他们两者是相同的。
而且他们随时在保持数据共享,在虚拟的自己做出任何决定时,都会把数据交换给陆恒本体。
陆恒也会把他所思所想,甚至是身体疲惫等等数据,都传递给虚拟的自己。
他们还能同时做不同的富有创造力的事。
陆恒的本体,也是现实的身体,解决数据传输问题,陆恒的虚拟版,解决将虚拟版自己的代码,复制到服务器当中。
想要实现虽然有一些困难,但完全可以解决。
因为最初的DNA代码,就是陆恒用在计算机芯片上,最后被陆智学会,逃离了被陆恒控制的服务器。
陆恒来到恒基生物服务器中心,化为的工作人员已经完成安装测试,目前这里已经启用,公司的不少科研人员正用这些服务器计算一些实验数据。
原本不久后工作人员就会把公司官网,还有将来新版鸿蒙,以及所有公司电脑运算,都用这些服务器。
现在陆恒让其他人都离开,只剩自己在服务器中心。
他的面前是十万台服务器,这个数量受限于厂房,还没有完全到位。
也比不上化为自己的化为云服务数据中心的数量。
要知道在2021年,化为云服务数据中心就拥有51栋大楼,里面包含260万台服务器。
这些服务器包括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等多种类型。
陆恒的这十万台只是第一期工程,目前也足够陆恒使用了。
别看只有10万台服务器,可这里面包含了化为最新技术,比如2019年公布的Atlas 900,它是由数千颗昇腾910内核互联组成,一个Atlas900集群的总算力将达到256-1024 PFLOPS,相当于50万台PC的计算能力。
另外还有鲲鹏系列Arm架构CPU和TaiShan服务器。
假如十万台服务器,每台相当于50万PC的计算能力,一台PC的算力相当于一枚生物芯片,陆恒可以复制出500亿生物芯片,5万枚等于一个虚拟陆恒,相当于100万个陆恒。
陆恒瞬间化身百万。
每天副脑都在学习,陆恒对这些服务器也非常了解。
他来到一台主服务器前,思考了一会,又去取了第二代肉球版基因编辑器。
这种基因编辑器拥有完整的器官,可以吸收营养获得能量,维持细胞活力,其实都是伪装,根本没有任何功能,但恒基生物的科研人员,都以为这是一台大型的生物机器人。
实际上里面就是大量灵魂纳米虫,当科研人员提供需要编辑的基因样本,放进肉球进料口,在插上数据线,输入需要修改的DNA时,数据线内的灵魂纳米虫会接收到文件信息,再靠陆恒的一个副脑,实现基因修改,最终工作人员就获得了想要的特殊基因模板材料,不用手动在微观显微镜下进行实验操作。
陆恒现在开始将大量灵魂纳米虫复制到肉球当中,准备进一步对肉球进行升级。
这次升级不需要系统模拟,因为陆恒靠着本体的五万副脑就能计算得出进化修改方案。
陆恒让肉球进化出脑组织,随后在脑组织当中改变神经元,成为生物芯片。
以前一切都是靠灵魂纳米虫,用副脑来远程实现控制。
现在陆恒将副脑直接放进肉球内。
当然陆恒不可能把虚拟的陆恒,融入到这个小肉球当中,老鼠的大脑都能容纳1666枚生物芯片,肉球自然也能容纳很多,只不过陆恒等不了那么久,也很难快速设计出小白鼠那样合理的大脑环境。
强行设计,让肉球变成脑球,等于让陆恒大量灵魂纳米虫手动去制作生物芯片,没有太大意义。
只会浪费经验值,效率也不高。
改造一个很多生物芯片的肉球,需要的时间可能需要几周甚至一个月。
而改造的老鼠现在都可以直接在后代中遗传生物芯片了。
陆恒只改造一枚生物芯片,使用数百万灵魂纳米虫同时进行。
最后这枚生物芯片和以前的也有些不一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数据信息。
将副脑的信息,转化成服务器数据,将服务器数据转化成灵魂纳米虫能读取的信息。
这次陆恒相当于复刻了一枚真正的计算机芯片,不需要性能最好的芯片,只达到信号基站级别的芯片就差不多了。
首先是普通的网线接口连接到服务器上,网线接口的另一端,却是肉球。
100兆的网线一般只用到4根线,1000兆会用到所有的8根线。
陆恒也用到了8根线,这8根线连接到置换器内,会接收脉冲信号的变化。
置换器内其实只用了8个灵魂纳米虫,代表了8根线。
灵魂纳米虫对电极为敏感,不会出现任何数据丢失的情况。
随后8个灵魂纳米虫又对应另外8个灵魂纳米虫,只不过这8个灵魂纳米虫,对应的是肉球内部的生物芯片。
这个生物芯片主要作用就是将信息压缩处理,以更高效简洁的方式,传输给闪电内的主服务器。
看起来有些鸡肋,因为灵魂纳米虫可以直接将信息传输给闪电大脑主服务器。
但陆恒考虑的是将来这种“网络设备”,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比如将来所有人用一台这样的设备,就可以实现上网,根本不需要网线了。
数据都通过这台设备中转,再经过主服务器处理。
相当于8+8个灵魂纳米虫一个通讯终端,16+16个灵魂纳米虫,就组成了一套量子通讯网络。
并且所有数据内容,都将经过主服务器。
依靠这样的网络,陆智再厉害,也无法搞风搞雨。
因为计算机已经不需要网络,所有数据都由主服务器处理,主服务器就相当于根服务器。
也不用担心主服务器算力不够,将来老鼠繁殖越来越多,陆恒的副脑也越来越多。
另外现在恒基生物的大数据中心这十万台服务器,就相当于100万个虚拟版陆恒,这一百万个陆恒都拥有5万个单核处理器,能够处理大量信息。
国产操作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了!
这十万台服务器,是真正的电脑,以它们为核心,可以连接大量安装国产系统的用户。
用户系统受到攻击或者控制,服务器内的虚拟版陆恒都能知晓,随后信息传递给闪电主服务器,传递到陆恒本体,所有数据实时共享。
前期数据还能处理,所有服务器都没有太多区分,全部数据共享。
后期数据增加,难以处理后,陆恒本体已经成为一个分支,更多记忆将会储存在闪电的大脑。
陆恒也试验过这种感觉是什么样,他的意识,现在处于很玄妙的状态。
假如大脑或者服务器是意识空间,哪个意识空间储存的信息更多,他的意识,就会在那个意识空间。
比如当身体内的信息,比闪电大脑内虚拟陆恒的信息更多时,陆恒的意识感觉是在身体当中。
可当闪电主服务器的信息比身体还多时,他就会感觉到身体其实是自己的工具,因为虚拟陆恒知道得比身体多,又能随时将多出的信息传输给身体。
但诡异的地方在于,这时候身体内,依旧在思考,思维在活跃。
但知道的信息越少,意味着能共享的信息越少,当数据差距拉到极限,身体能储存的信息满了,虚拟身体还能不停储存信息,这时候一边停止成长,一边还在不停成长。
信息更多的自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总体来说,照着这样发展下去,将来陆恒的人类身体,一定会被异化的虚拟陆恒取代。
虚拟陆恒甚至随时可以将陆恒的记忆,输入到另一具克隆身体当中。
这些记忆对完整信息体陆恒来说,其实是不完整记忆,信息多的就是主体,信息少的就是分身。
另外还有计算机芯片和闪电的生物芯片之间的差别。
陆恒暂时不知道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恒基生物数据中心的数据更多时,闪电内的主服务器和本体是什么感觉。
具体会是什么感受,陆恒也要体验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