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网友猜测和官方关注,思维上传电脑(2 / 2)
说是模型,其实就是各种算法代码。
国内外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有迹可循的。
陆恒既然能处理癌症患者复杂的申请数据,很显然应该是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一种。
现在陆恒拥有五万个副脑,每天都在不停学习,对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
毫不夸张地说,陆恒已经可以和计算机专家陈院士,在专业问题上聊上几个小时,表现出非常专业的水平。
“陈院士,我们用的技术,和上面上的技术不同,他们大多数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的模型,我们研发的应该属于全新的技术,可以称之为基因模型,或者仿生代码,我就是研发人员。”陆恒解释道。
陈院士有些懵,什么基因模型?
完全没听过,陈院士疑惑道:“和AlexNet、VGG、LSTM、Transformer、op公司的模型都没关联吗?还有你一个人怎么完成的代码编写,时间这么短,你还研究这么多生物技术...。”
陆恒知道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尤其是专业人员,他们的疑问更多。
因为根本想象不到什么技术,能这么短时间成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核心模型。
“基因模型,简单点说,就是根据基因代码,形成的一套程序应用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仿生大脑代码,根据基因,我们恒基生物非常了解人类大脑,再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基本上理解人类记忆产生的核心原因。”
“我根据大脑思维和记忆产生方式,编写了一套全新的代码,可以说我们是用电脑程序,将神经元的真实运行方式在电脑里实现...。”
陆恒解释了很多,有些关键词非常专业,是生物方向的专业名词,陈院士根本没听懂。
但大概意思理解了。
就是恒基生物在研究生物技术时,也在研究人类大脑记忆思维产生的关键因素,最后也许是从基因上得到灵感,也许是研究神经元时得到启发。
最终诞生了基于人类大脑的特殊技术。
这个人工智能,其实是电子仿生大脑。
陈院士脸色不停变换,消化这些重磅信息让他差点固有三观受到强烈冲击。
他甚至想立刻出现在陆恒面前,看看这些代码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陆恒的恒基生物是私人企业,想要查看别人的核心技术,自然没那么简单。
陆恒可没有忽悠官方,尤其是专业人士。
恒基生物将来根本没有办法拒绝某些部门的特殊要求,就像是当初有关部门花钱购买L聚合酶技术差不多,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这项技术恒基生物最后肯定也要支援有关部门。
技术可以保密,但最后和L聚合酶一样,都要将产品,卖给有关部门,让他们使用在军用上。
所以陆恒说的技术,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陆恒打算在生物芯片当中,编写电脑系统、手机系统,类似的系统。
经过五万个副脑研究,编写这套系统,需要用到的就是全新的程序代码。
这套代码其实无法在普通电脑内运行,因为它属于控制神经元细胞和其他细胞的代码。
但神经元细胞有一点和芯片内的晶体管类似,那就是“连接和闭合”。
神经元突触和另一个神经元突触连接和断开,就类似晶体管开关一样。
但比晶体管复杂很多,因为晶体管开关只有0和1两种形式。
每个神经元,根据科学家研究,在大脑皮层平均每个神经元具有个突触,所有神经元细胞平均突触,达到了个!
正是无数神经元的大量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才形成了不同的记忆信息。
现在这些连接点,都是靠着每个灵魂纳米虫控制神经元细胞来实现的,陆恒的生物芯片,其实就是控制20万神经元,以这些神经元突触组成的复杂网络,形成的理智思维。
陈院士列举的几种模型,大部分也是使用神经元网络,这种技术,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
陆恒比任何人都了解人类的神经元。
既然地球科学家可以利用算法数学模型,实现仿生神经元网络,陆恒就能仿生出更贴合神经元的数据网络代码。
在生物芯片内写一套控制系统的同时,陆恒也打算在电脑当中,写一套仿生生物芯片的系统。
生物芯片内的系统,是将复杂的神经元突触运行方式简化。
本来神经元拥有数万个突触,现在写出的程序,是要把数万突触简化成0和1,最终模仿出电脑类似的运算机制。
而电脑芯片运行方式的核心原本是0和1,陆恒又要复杂化,将0和1,复杂成为仿生神经元网络,甚至复刻出陆恒理智思维的神经元网络代码。
OP公司研究的神经元网络,完全依托于算法和模型,投喂大量数据,用人工的形式对数据标记训练。
而陆恒是一步到位,把自己的理智思维对应的神经元网络以代码的形式,在电脑内实现。
这是陆恒用五万个副脑,经过严密论证,计算得出可以实现的方案。
原本陆恒是急缺灵魂纳米虫,改造不出更多生物芯片,让人工智能大规模运用。
可是在研究生物芯片简化,和电子芯片神经元网络化复杂化的时候,便发现原来自己的理智思维,甚至自己的所有记忆,其实都可以复制到电脑当中。
也就是很多网络小说都提出过的,思维记忆上传电脑。
当然陆恒目前只能够上传自己的思维到电脑,想要上传别人的思维,需要灵魂纳米虫进入别人大脑,对所有神经元网络进行像素级别复制。
原本陆恒要写无数代码,双手敲冒烟,也很难实现。
现在却没那么复杂了。
他的数据输入输出,不需要靠双手双眼。
而是靠灵魂纳米虫USB。
代码都靠着五万副脑编写,最后再上传到电脑内,就能实现在服务器中安装“生物芯片”或者说“理智思维”。
大量理智思维,又可以聚合处理数据。
更直白地说就是陆恒如果研发成功,那么这个人工智能,不需要经过数据训练形成“智慧”。
因为它本身就是陆恒的理智思维,拥有陆恒相当的智力和判断能力。
和ChatGPT相比,目前的缺点就是复刻在电脑中的理智思维,因为没有经过无数数据训练,反而无法随时回答出各种千奇百怪或者专业问题。
国外的人工智能目前是用大量数据投喂,想要培养出真正的智慧。
而陆恒是先有了智慧,再考虑投喂数据,也就是让电脑内的理智思维进行学习,数据积累越来越多时,它能回答的问题就越多越全面越专业。
这属于技术机密,陆恒现在当然不会告诉陈院士。
最后陈院士表示要来恒基生物学习考察。
陆恒也婉拒了,表示时机成熟可以提供一台这样的设备给有关部门,现在还不行。
现在陆恒都还没有把电子版本的生物芯片完善,没办法答应。
等五万副脑把代码写好,陆恒将数据传到服务器内安装成功,并且做好保密预防措施,这时候就能出售设备了。